小编导读:上古名医岐伯的故事,岐伯,中国传说时期最富有声望的医学家。下面一起来看看上古名医岐伯的故事。
上古名医岐伯的故事
岐伯,中国传说时期最富有声望的医学家。《帝王世纪》:“黄帝又使岐伯尝味百草。典医疗疾,今经方、本草、之书咸出焉”。宋代医学校勘学家,林亿等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表》中强调:“求民之瘼。恤民之隐者,上主之深仁,在昔黄帝之御极也。乃与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垂法以福万世,於是雷公之伦,授业传之,而《内经》作矣”视今传《素问》基本上乃黄帝问,岐伯答,以阐述医学理论,显示了岐伯氏高深的医学修养。中国医学素称“岐黄”,或谓“岐黄之术”,岐伯当属首要地位。
在《黄帝内经》中总有一个人在黄帝问话后,回答问题,他就是岐伯。岐伯,相传亦为黄帝之臣,又是黄帝的太医,奉黄帝之命尝味各种草木,典主医病。他还与雷公研讨经脉。《黄帝内经》即黄帝与岐伯等讨论医理而作。
岐伯的籍贯
岐伯是我国远古时代最着名的医生,由于是传说,关于他的籍贯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岐伯家居岐山今陕西省岐山一带。而新近有资料表明,岐伯为甘肃省庆阳县人。如清·乾隆年间《庆阳县志·人物》记载:“岐伯,北地人,生而精明,精医术脉理,黄帝以师事之,着《内经》行于世,为医书之祖。”岐伯从小善于思考,有远大的志向,喜欢观察日月星辰、风土寒暑、山川草木等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还懂音乐,会做乐器,测量日影,多才多艺,才智过人。后见许多百姓死于疾病,便立志学医,四处寻访良师益友,精于医术脉理,遂成为名震一时的医生。黄帝为疗救民疾,尊他为老师,一起研讨医学问题。《黄帝内经》多数内容即以他与黄帝答问的体裁写成。所以,记载“岐伯”的最早的文献是《黄帝内经》。后人为了纪念他们所做的贡献,专门修建了岐伯庙。如《庆阳县志·坛庙》载:“岐伯庙,在县城南。”据《辞海》说:北地,郡名,战国秦置。泊所在义渠,西汉移治马岭今甘肃庆阳西北。
岐伯的着作
据有关史志书目记载,托名岐伯的着作有《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岐伯按摩》十卷;《隋书·经籍志》载《岐伯经》十卷;《新唐书·艺文志》载《岐伯灸经》一卷《宋史·艺文志》则载为《黄帝问岐伯灸经》;《宋史·艺文志》载《岐伯针经》一卷;《通志·艺文略》载《黄帝岐伯针论》二卷;《通志·艺文略》载《岐伯精藏论》一卷;《崇文总目》载《黄帝岐伯论针灸要诀》一卷《宋史·艺文志》则载为《岐伯论针灸要诀》;《竹堂书目》载《岐伯五藏论》。
以上诸书皆已佚,仅存书目,因此只能从书名知其与岐伯有关,内容主要是针灸,另外有按摩、藏象等,而不能确定为岐伯所着,因为古代“世俗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淮南子·修务训》。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所以托名岐伯的医书,可能也是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
中医的代称--岐黄
岐黄为岐伯与黄帝二人的合称,相传为医家之祖。中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以黄帝、岐伯问答的体裁写成,因而后世用即以“岐黄”代称《内经》。并由此引申而专指正统中医、中医学,更多的则是作为中医、中医学的代称。同时,由“岐黄”组合的新词,也各有自己相应的意义。如“岐黄之术”、“岐黄之道”指中医学术或医术、中医理论;“岐黄家”指中医生、中医学家;“岐黄书”指中医书;“岐黄业”指中医行业等等。有关岐伯与岐黄的研究发现,其中充满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由此说明中医药学与其母体文化的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