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中医养生 >> 中医历史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夏病冬治”源于《黄帝内经》
2018-01-20阅读:7338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夏病冬治”源于中医古籍《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病冬治,冬病夏治”等观点,提醒人们要根据四时变化来调整人体的阴阳虚实,非常有指导意义。“夏病冬治”源于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一起来了解下。

“夏病冬治”源于中医古籍《黄帝内经》

“夏病冬治”源于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适用于症状夏重冬轻的慢性疾病。

春夏时节正是大自然气温上升,阳气由初生到完全外达极盛的状态,此时养生侧重于养阳,才能顺应季节的变化,预防或少生,甚至不生疾病。具体方法是早睡早起,广步于庭,以适应春季阳气初升的特点,天热要防汗出太多或过食冷饮以防伤阳气。对于素有阳气虚弱的人而言,可在春夏季节服用人参、六君子汤等补气健脾的药物。久咳、哮喘、关节疼痛等阳气不足、秋冬易发病的人,则可采用针刺、灸法、中药敷贴和中药内服等方法补养阳气,达到预防冬季疾病复发的目的。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冬病夏治。

“夏病冬治”源于中医古籍《黄帝内经》

秋冬阳气则由外达极盛状态转入收敛封藏,阴气偏胜,此时应顺应秋冬的收藏之气,注重养阴。如秋冬季节天干物燥,此时应少吃辛辣食物,不喝白酒,以免燥上加燥;可选择润燥滋阴的饮食如百合、木耳、梨、葡萄、芡实、大枣等制成的药膳。对于阴虚之人,在冬季吃一些养阴之品如枸杞、麦冬、六味地黄丸等,可有效调整人体的阴虚状态,夏季口干舌燥的症状亦会有所缓解,也不容易发病了,这亦即夏病冬治之理。

“夏病冬治”常用的方法有药膳食疗、穴位敷贴、针灸耳针、中药汤剂、中药熏浴、药酒膏方等,根据每个人不同情况来辨证施治,阴虚的人在冬天应注意养阴,这样到了夏季,阴阳调和,原有疾病症状会减轻,甚至消失。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咽炎、慢性胃炎、急慢性气管炎、汗证、红斑狼疮等,常易在夏季好发或加重,这类疾病患者如在冬天通过合理中医药调理,便可加强和巩固治疗效果。

哪些“夏病”适宜“冬治”

一些体弱者易患春夏发作的慢性衰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经常性感冒、急慢性气管炎、慢性咳嗽、慢性咽炎、慢性胃炎、结肠炎、颈肩腰腿痛、肠功能紊乱、病毒性肝炎、尿路感染、甲亢、复发性口腔溃疡,以及美尼尔氏病、癫痫、汗证、红斑狼疮等常在夏季好发或加重的疾病,统称为夏病,均适宜在冬天诊治。

“夏病冬治”源于中医古籍《黄帝内经》

“夏病”之所以在夏季容易发作或加剧,除个体差异等因素外,还多因夏季气候炎热,易滋生热毒,致瘀毒内阻;夏多夹湿为患,损伤脾胃气机,升降失调而血瘀;暑性开泄,伤阴耗津,可致肾精亏少,阴虚火旺,痰火上扰等症状。

因为夏季病症,多兼有暑热或暑湿,一般只能治标,或清暑热,或化暑湿;又因夏季患者常饮食减少、舌苔黄腻,不能服食补益药物,而中医治病又非常重视“治病必求其本”,只有扶助正气,才能外驱邪气。因此,欲使夏季疾病除其根,最有利的方式就是在冬季滋补。古人“夏病冬治,冬病夏治”,体现了传统中医学“天人相应”与“治未病”的思想。其中,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凡事要逆向思维,夏病冬治;其二,凡事要未雨绸缪,夏病冬防。

“夏病冬治”常用的方法有药膳食疗、穴位敷贴、针灸耳针、中药汤剂、中药熏浴、药酒膏方等,根据每个人不同情况来辨证施治,阴虚的人在冬天应注意养阴,这样到了夏季,阴阳调和,原有疾病症状会减轻,甚至消失。

如有以上症状的可以考虑冬病夏至,但这不是万能的。是否要用,需要看个人的身体状况来决定,不能盲目跟从。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