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伤寒潜伏期?在现在生活里,有些父母在面对孩子感染了伤寒都会感到既担心又焦急,可是却不知道如何是好,那么什么是伤寒潜伏期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什么是伤寒潜伏期?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持续性高热、全身中毒症状、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相对缓脉(脉搏与体温不成比例)、皮肤玫瑰疹。可有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小儿伤寒一般较成人轻,病死率不高,但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容易误诊。
伤寒潜伏期为5~ 40天,一般为10 ~14天。临床表现轻重不同。典型病例可分为四期。①初期:一般为病程第一周。发热为主要症状,体温日渐升高,一周内可达39~40℃。可伴有畏寒、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②极期:病程自第二周开始为持续高热,多为稽留热型,经历约10 ~14天。此期中毒症状多明显,可表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舌质红,苔黄腻,腹痛、腹胀、腹泻,肝脾肿大,少数年长儿可呈现缓脉,极少数病儿胸腹部可见少量淡红色丘疹,也称玫瑰疹,2~3日即消失。③缓解期:约在病程的3~4周。此期体温逐渐下降,食欲好转、腹胀逐渐消失,肿胀的肝脾开始回缩,但应注意警惕此时期为肠出血、肠穿孔的好发时期,且其他并发症也常在此期伴随发生,应及时发现,及早治疗。④恢复期:为病程的第四、第五周。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其他并发症也随之消失。
儿童伤寒潜伏期的表现
近年来儿童伤寒的临床表现:我们通过对收治小儿伤寒的回顾性调查发现,儿童伤寒在我国已为少见病,但仍有散发病例,在几年低水平发病后,仍可有一个比过去几年高水平的发病年限,如1 992年收治的伤寒患儿即为1980~1991年12年收治总和的40.4%。发病高峰仍在每年的8月、9月。好发年龄仍为学龄儿童,多数否认有伤寒接触史。
因此小儿伤寒不典型的较多,尤其婴幼儿更为明显。小儿伤寒潜伏期7-14日,病程约4周左右,多半起病较急、高热、呕吐、抽风等表现约占1/3,其中婴幼儿抽疯为常见,初诊时常误诊为上感、肺炎早期或脑膜炎等。高热可持续5-6天,常伴有头痛、乏力、食欲不振、咳嗽、咽痛、腹痛及鼻出血。婴幼儿时期常容易发生腹泻,次数多的小儿可发生脱水及酸中毒症状。一般高热时脉搏也加快,但伤寒反出现缓脉,与高热不一致,这种缓脉改变仅见于年长儿。同样,伤寒常伴有精神症状,乱说乱动,也仅见于年长儿。小儿时期的玫瑰疹出现较少,仅占全病例6-15%,皮疹见于腹部,数个或更多不等,呈玫瑰色,高出皮肤,大部在发病后4-15日出现。半数以上患儿有肝脏、脾脏肿大,常见肝脏肿大。多数病儿有轻度贫血及白细胞减少,婴幼儿时期白细胞的减少与否对诊断帮助不大。
什么是伤寒潜伏期?上面小编已经为大家介绍了一下,相信各位父母们对于什么是伤寒潜伏期以及儿童感染伤寒的表现也有一定的了解了吧。综上所述,其实各位父母们平时只要多去观察孩子的健康,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这才是育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