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母婴养生 >> 疾病防护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小儿暑热症的症状
2015-07-14阅读:10393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小儿暑热症的症状有哪些?暑热症主要发生于炎热的夏天,又叫小儿夏季热,体温升高是由于环境温度升高引起,并不是感染了病菌。那么,小儿暑热症的症状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什么是小儿暑热症

【小儿暑热症的症状】小儿暑热症饮食疗法

暑热症出现于盛夏季节,以长期发热、口渴、多尿、汗闭或少汗为其临床主要表现,病发于夏季暑热之时,所以又名小儿夏季热。体温升高是由于环境温度升高引起,并不是感染了病菌。一般来讲,体温升高持续1~3个月,在天气逐渐变凉后就会自然消退。不过,在我国亚热带地区,由于天气炎热时间较长,所以每年从4~10月份都有可能发病。

多见于我国南部及中部奇热地区的婴幼儿,暑热症主要发生在6个月到3岁的宝宝,这是由于他们的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在3岁前还未发育成熟所致。

小儿暑热症的症状

暑热症患儿多在盛夏时节发热,绝大多数病儿发生于周岁前后至2岁间,6个月以下和3岁以上少见。

1、体温:在38~40℃之间,可为稽留型、弛张型或不规则热型,持续不退。天气越热,体温越高。发热期可长达1~3个月,待气候凉爽时自然下降。武汉儿科医生曾观察部分久热不退的病儿,移居庐山后体温即降至正常。

2、多饮多尿:患儿虽有汗腺功能障碍,但肾功能正常,因此多尿、尿清而频繁,尿量虽不如尿崩症那样多,也可在一昼夜达20余次,不含蛋白质,尿比重常在1.008以下;由于组织间水分减少,使唾液分泌减少而引起口渴多饮,每天饮量可达3L以上。

3、少汗或无汗:大多不出汗,仅有时在起病时头部稍有汗液。

4、其他情况:病初一般情况良好,不显病容,或偶有消化不良或类似感冒的症状,但多不严重。体检除咽部稍呈充血外,并无其他阳性体征。高热时可见惊跳、嗜睡,少见神经系统严重症状。热度持久不退时则可见食欲减退、苍白、消瘦无力、烦躁不安,出现慢性病容。除部分病例的淋巴细胞百分数增高外,实验室检查结果多在正常范围内。

5、病程:多数历时1~2个月,但亦可长达3~4个月,直至脱离高温环境或秋凉后发热及其他症状逐渐消退。

有接触高温环境或在烈日下曝晒病史及上述临床表现者,中暑容易诊断。仅有较长时间发热,而一般情况良好,并且除外其他发热原因时,即可确诊暑热症。

小儿暑热症家庭护理方法

麦门冬{去心)适量,乌梅肉90克,水煮5分钟,饭后温服,每天3次或生姜30克,切碎,加水煮,去渣取汁,加入米汤中温热服下发汗,汗腺通畅而排汗,体温才能降下来。 1.热水浴法。水温以患儿能耐受为限,沐浴时用手轻轻揉其皮肤,使周围血管扩张,汗孔开放,若能出汗散热效果更佳。每天1~2次,每次20~30分钟。 2.酒精浴法。75%酒精及温水各半,反复擦腋窝、腹股沟大血管走行处。 3.冷盐水灌肠法。0.9%冷盐水300—500毫升,由肛门缓缓灌入,保留10~30分钟,患儿有便意即可排出,对伴有大便干结的患儿降温效果极佳。

小儿暑热症饮食疗法

对暑湿困脾型食疗应以清暑化湿,芳香畅中之法。用藿香5g,厚朴5g,杏仁5g,白蔻仁6g,薏苡仁15g,粳米30g。先将藿香、厚朴、杏仁、白蔻仁煎水取浓汁,再将薏苡仁与粳米同煮为粥,待粥煮好时兑入药汁,加少许白糖调味,每日服2~3次。

对气阴两虚型食疗应以消暑益气,养阴健脾之法。用人参5g,麦冬15g,五味子3g,共煎取药汁,取粳米30g用药汁煮粥,煮熟后放入冰糖适量调味,每日服2~3次。对暑热症患儿还可以用荷叶15g,绿豆100g,黄豆、白扁豆各30g,加水煎煮至豆烂后,取浓汁饮服,有清热解毒,利湿消暑之功效。

以上就是对小儿暑热症的症状的介绍,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了。希望对妈妈们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