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母乳性黄疸防治对宝宝健康成长极为重要,那么如何做到母乳性黄疸防治呢?下面教大家一些基本母乳性黄疸防治办法。
母乳性黄疸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以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到原有程度。
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增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但为了顺利推广母乳喂养也应引起重视病因
母乳性黄疸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现根据发生的时间分为早发性和晚发性两类。前者发生时间与生理性黄疸相近,认为主要与母乳喂养不当,摄入不足有关;晚发性多认为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常发生于生后1~2周,可持续至8~12周。一般认为,新生儿小肠内的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经过检测确认),活性高。这种主要来源于母乳的酶,可催化结合胆红素变成未结合胆红素,此过程在新生儿小肠内进行,加上小儿肠蠕动相对慢,使大量应排泄的胆红素被这种酶解离成未结合胆红素,吸收增加,即出现母乳性黄疸。
治疗
如果宝宝出现黄疸,且程度较重,或长时间不消退,即属于病理性黄疸,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得到早期治疗。如果诊断为母乳性黄疽,则家长不必紧张,因为此病愈后良好。
但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黄疸程度不重,一般不要停止母乳喂养:大部分母乳性黄疸对宝宝的危害较轻,可继续进行母乳喂养,经过一段时间后,黄疸会自行消退。也可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服用鲁米那,以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2)暂时停止母乳喂养:如果黄疸较重,除胸腹部、面部、白眼珠发黄外,手掌、足底的皮肤也开始发黄,此时应暂停母乳喂养,观察3~4天,待黄疸略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只有少数病儿在恢复母乳喂养后,其黄疸又加深,但程度一般不会比原来重,可服用鲁米那等药物,继续进行母乳喂养。
(3)少数黄疸程度严重者,需暂停母乳喂养,住院治疗:医生会根据病儿病情采用药物或照蓝光的方法来治疗。在暂停母乳喂养期间,妈妈应保证每天按时把乳汁挤出,切勿只顾照看宝宝而忽视了对母乳的保护,影响乳汁的正常分泌。
做好防护治,让宝宝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