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了解季节性感冒预防对宝宝健康极为重要,那么如何了解季节性感冒预防呢?了解季节性感冒预防并不困难。
春季流感盛行,医院的患者骤然增多。虽然流感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但是很多人对“流感”和“感冒”仍然没有充分的认识。实际上“流感”和“感冒”在产生原因、发病症状、治疗方法上完全不同,因此,需要区分对待。
发病原因的区别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比较高,病原体为甲、乙、丙3种类型流行性感冒病毒,而且流感具有传染性,会在人际之间、人畜之间进行传播。流感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接触带有病毒的器物而进行传播。因为其传染性强,所以会引起同一时段大范围的发病。
感冒就是普通感冒的简称,又称为“伤风”,多数是由病毒感染上呼吸道引起,还有极少部分是由细菌感染引起。但是因为此类病毒细菌与流感病毒种类的不同,所以可以将两种感冒区分开来。普通感冒一般是由鼻病毒、腺病毒等混合其他细菌感染引起的。普通感冒只具有散发性,不具有传染性,所以不会大规模的流行,发病时间虽然多数在初冬季节,但是其他季节也可能发生。
发病症状的区别
流感一般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感染病毒并不会马上发作,潜伏期一般是1到3天。生病伊始就会发烧,而且一般是高烧,这种高烧一般会持续几天,同时身体会出现畏寒、全身无力、同时还会有打喷嚏、流涕的症状。病情有轻重之分,轻者一般两三日便可以恢复,病情严重者可能会有一到两周,甚至1个月左右的病情周期。流行性感冒会有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包括肺炎、心肌炎等。
普通感冒并不存在潜伏期,病情一般来势较急,一般初期不会出现高烧症状,多数为咽喉部出现灼热痛感、打喷嚏、并有清水样鼻涕出现,这种清水样鼻涕可持续2到3天。然后逐渐转为黄色浓稠的鼻涕,咽部痛感也会持续3天左右。普通感冒如果病情严重,发病后几天可能会出现低烧情况,但基本无高烧情况出现。
治疗方法区别
因为两种疾病发病原因是不同,所以在治疗时采取的方法也有区别。
普通感冒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应对,因为没有特效药能够直接将感染病毒或细菌杀死。这时,患者应该注意多休息、适当饮水增加人体代谢。感冒病毒或细菌最终还是要依靠人体的免疫系统做出反应,最终达到对病毒或细菌具有免疫力。
流感患者则需要卧床休息,注意室内通风,及时将被褥清洗暴晒消毒。家中可以使用食醋煮沸熏疗法,减少流感病毒的传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发烧问题,应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或是妥善使用安全的退烧药。病患处于低烧情况下使用物理降温法比较科学,除了使用毛巾敷头的传统退热方法以外,还可以用安全有效、方便快捷使用的退热贴。其实,现在市面上的退热贴种类很多,像“兵兵退热贴”就是临床实验安全有效的退烧用品。
春季流感多发、幼儿更是流感高发人群,所以采取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幼儿来说注射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有效的途径之一,并且注意不要去人流多、易感染的公共场合,同时注意提升宝宝自身的身体免疫能力。
预防
预防该疾病或疾病严重结果的最有效方法是接种疫苗。安全有效疫苗的存在和使用已有60多年。流感疫苗可为健康的成人提供不错的保护。但是,在老年人中,流感疫苗在预防疾病方面可能没有那么有效,但可以减轻疾病的严重性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
接种疫苗对具有严重流感并发症高度风险的人以及与高危个人同住或为其进行护理的人尤为重要。
世卫组织建议每年为以下人接种疫苗:
妊娠任何阶段的孕妇;
年龄为6个月至5岁的儿童;
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慢性病患者;
卫生保健工作者。
当流行病毒与疫苗病毒很一致时,接种流感疫苗最有效。流感病毒不断变化,所以世卫组织全球流感监测和应对系统(GISRS),即世界各地国家流感中心的伙伴关系,监测人间流行的流感病毒。
多年来,世卫组织每半年更新一次对疫苗组合的建议,以流行的三种(价)最具代表性的病毒类型(两种甲型流感病毒亚型和一种乙型流感病毒亚型)为目标。自2013-2014年北半球流感季节起,世卫组织开始推荐四价疫苗组合,在传统的三价疫苗针对的病毒中增加了另外一种乙型流感病毒亚型。预计四价流感疫苗将针对乙型流感感染提供更为广泛的保护。
治疗
在有些国家可获得针对流感的抗病毒药物,这种药物可以减少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理想的做法是在疾病早期(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给药。这种药物有两类:
烷胺类药物1(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
流感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以及有数个国家已经批准的帕那米韦和那尼纳米韦)。
有些流感病毒对抗病毒药物产生耐药性,可限制治疗的有效性。世卫组织对流行流感病毒的抗病毒药物易感性进行监测,以便为临床管理和可能的药物预防中使用抗病毒药物及时提供指导。
世卫组织的应对工作
世卫组织及其伙伴对流感进行全球性监测,每半年为北半球和南半球建议一种季节性流感疫苗组合,并支持会员国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战略作出的努力。
世卫组织致力于加强国家和区域的流感诊断能力,包括抗病毒药物易感性监测、疾病监测、疫情应对,并扩大疫苗在高危人群中的覆盖面。
细心呵护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