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了解新生儿疾病表现对宝宝健康极为重要,那么如何了解新生儿疾病表现呢?了解新生儿疾病表现并不困难。
妈咪们的心愿无非是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但孩子们总会与妈咪们开点小玩笑,要么就感冒发热,要么就磕到碰到,成长的道路上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经历,令妈咪们又担心又心疼。妈咪们也要细心照料宝宝,提前预防,注意观察孩子有没有异常。
1.胃口下降
所有孩子生病的前兆都与饮食变化有关,原本爱吃吃得很好的孩子,突然变得吊胃口不好起来,或是干脆不吃。那孩子肯定是有问题,父母就要提高警惕,测测孩子的体温,是否有发热,看看孩子的口腔,是否口腔有问题,仔细检查孩子身上的皮肤,有没有红斑或是其他破损,看看孩子的眼睛,是含泪无神。
2.情绪异常
正常健康的宝宝,爱笑,爱玩,与父母之亲亲密无间,情绪稳定。吃饱了不吵不闹,但如果平时很健康正常的宝宝,突然变得情绪异常,又哭又闹的,加上又不吃饭,又不喝水的,宝宝肯定就是生病了。因为他们不会用语言来表述自己的不适,只好用这种方式来提醒和告诉大人,他们生病了,觉得很不舒服。宝宝们的这种情绪异常是病毒感染等原因所导致,只要病情稳定下来,他们就又会有说有笑了。所以老人们说:“小孩子不会装。”
3.呼吸急促
孩子生病之后呼吸明显会变得急促,尤其是发热病症,孩子脸颊通红,呼吸急促,大口大口呼吸,这说明孩子的鼻子塞住了。此时父母需要及时带孩子就医,不要在家拖,往往有些父母就是因为没有及时送医,最好导致普通的感冒变成了肺炎,加大治愈难度,让孩子受更多的罪。
4.睡眠异常
健康的宝贝,爱笑,爱玩,吃得好,睡得香。如果孩子夜间难以入睡,又哭又闹,但是没有过多的异常症状,说明孩子的病情刚刚开始,父母要及时预防。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夜里不睡哭是无理取闹。他们肯定是有哪儿不舒服了,只是苦于说不出口,只好用哭声提醒父母,自己不舒服了,让父母帮助他们。
孩子的睡眠质量最能看出孩子是否健康,如果一个总是睡不好的婴儿,就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成长,人体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的相关区域在夜间分泌最多,如果孩子总是睡不好,孩子就长不高,长不大。家长平时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睡眠质量,看看宝宝睡不睡得好,如果是环境的影响而不是健康的影响,家长就要问责了。
新生儿健康标准
标准一 听新生儿啼哭
新生宝宝出生后,会先啼哭几声,然后开始用肺呼吸。头两周每分钟呼吸40-50次。
新生儿出生后20秒内,发出第一声啼哭,这声啼哭仿佛在庄严的宣告:“我来到人世了!”宝宝的这声啼哭意义重大,它象征着宝宝脱离母体以后要靠自己的呼吸来进行气体交换,这是他们迈出“独立生活”的第一步。这可是宝宝吸入肺部的第一股气流,其气压相当于宝宝以后正常呼吸气压的10-15倍,是不是颇有“气壮山河”之势呢!
标准二 算新生儿脉搏
新生儿的脉搏以每分钟120-140次为正常。
那要如何在柔弱的小手上面测量脉搏呢?
妈妈们可以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在动脉上,通常测量脉搏的部位在手腕的外侧(桡动脉),小婴儿也可测颞动脉(在耳朵的前上方),压力大小以摸到脉搏跳动为准。
计算单位以1分钟为标准。在测量婴儿脉搏时,要注意脉率(每分钟跳动的次数)、脉律(脉搏跳动是否有规律)及脉搏的强弱。测脉搏一定要在宝宝安静的情况下进行。不要用拇指摸脉,因为拇指上有动脉,容易和婴儿脉搏相混淆。发现脉搏不整齐时,要与心律做对照,以求准确。
标准三 称新生儿体重
新生儿的正常体重为3000-4000克,低于2500克属于未成熟儿。
那么,爸爸妈妈平时在家要给宝宝称体重的话有什么方法吗?
当然有,而且非常简单,可以在家中完成。
方法一:先用小被单将孩子兜住,称称重,然后减去小被单及包括尿布在内的一切衣物重量,即为宝宝体重。
方法二:家长抱着婴儿站在磅秤上称体重,减去大人的体重,即为婴儿体重。
Tips: 在测量前最好空腹,排去大小便,尽量为婴儿脱去衣裤、鞋帽、尿布等,要在保证宝宝不受凉的前提下,穿单衣裤。所测得的数据应减去婴儿所穿的衣物及尿布的重量。
标准四 看新生儿大便
新生儿头两天大便呈黑绿色粘冻状,无气味。喂奶后逐渐转为金黄色或浅黄色。
在小天使出生后12小时内,宝宝开始排泄胎粪,约于二三天内排完。正常新生儿大便因喂奶成分不同而不同: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次数多,每日6-7次,呈金黄色,较稀,但无奶瓣;喂牛奶的婴儿,大便次数较母乳喂养少,每日4~6次,大便呈浅黄色,较干,这些都属正常现象。
如果大便次数超过6~7次,而且有奶瓣及粘液,或水分增多就是病态,应设法寻找原因,给予治疗。婴儿如果大便太干,排便困难,可用蜂蜜适量代替白糖放于奶中喂食,大便即可变软,这是因为蜂蜜有润肠作用。如果大便次数虽多却不影响孩子正常生长发育,也不用紧张,可留意继续观察。
标准五 观察新生儿排尿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开始排尿。
不过,有的健康宝宝是在48小时后才排尿的。新生儿的尿液一般是透明、淡黄色的,尿量随吃奶量的多少而增减,尿液的颜色也随之有深浅变化。起初,一天排尿2-3次,随着吃奶量的增加,从第2周开始,每天可排尿20次左右。
有的宝宝出生后3-5天内排尿时,大声啼哭,当打开白色的尿布时,看到婴儿尿出砖红色的尿,不必担心,这是由于初生婴儿的肾脏功能不完善,从皮肤和肺部呼吸蒸发掉不少水分,再加上吃奶不多,身体缺水,尿量少而浓,尿少了,尿液里的尿酸盐不能完全溶解,在肾脏内形成尿酸盐梗塞,造成排尿时疼痛,引起婴儿哭闹。随着奶量的增加,尿增多,尿酸盐完全溶解于尿中排出,宝宝就能安然入睡了。
标准六 量新生儿体温
新生儿出生体温在37-37。5摄氏度之间为正常。
新生儿体温不稳定,易随外界温度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若外界温度变化大,而没有给新生儿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时,容易发生疾病。因此新生儿的保暖是很重要的。
首先,要调节好室温,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冬季有空调或其他取暖设备的家庭,要定期开窗或开门调节空气,夏季除通风外,还要在地上洒冷水或放冷水盆,帮助降温。
再就是根据室内温度变化增减衣被
1、室温在10℃以下,给新生儿上身穿棉衣,包一床小被,盖一床大一点的厚被,小被外面放热水袋;2、10~15℃时,穿棉衣,包一床小被,再盖一床被子;3、16~21℃时,穿夹衣或绒衣,包一床小被;
4、22~25℃时,穿棉毛衫,包一层小薄被;
5、26~28℃时穿棉毛衫,包一床小夹被或毛巾被;6、29~30℃C时穿汗衫,包一层单布;
7、30℃以上时穿小背心或带一小肚兜,不打包,盖好肚子就行。有空调的家庭,室温保持在与室外温度相差8℃左右或者在26℃以上,湿度在60%~65%。
标准七 看新生儿皮肤
广告上新生宝宝的细嫩皮肤,经常让人羡慕不已。那么,新生儿的皮肤状态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健康的肌肤呢?
健康足月新生儿的皮肤是红润,光滑的,有的皮肤表面有少许胎脂,肩背部有少许胎毛,皮下有丰满的脂肪。甚至有的宝宝生后头几天的皮肤好像很粗燥,甚至有脱皮,有皱折的地方还会有皲裂。这是因为宝宝的皮肤长期在羊水中浸泡,出生后干燥,在还没有脱落以前,看上去非常粗燥。但是过几天之后就会很光滑了。
标准八 研究新生儿反射行为
新生儿出生后有觅食、吸吮、伸舌、吞咽及拥抱等反射行为。
宝宝刚一出生,就会出现一些非常有趣的条件反射,这些反射正是宝宝身体健康的表现。例如,最典型的就是吞咽反射:你用手指或奶瓶轻轻触动宝宝的嘴边或口腔黏膜,宝宝马上就会把嘴和舌头伸过去,开始有力地吸吮起来。这个动作能引发宝宝有节奏的吸吮运动。
标准九 发现新生儿视线发展
给新生儿照射光可引起眼的反射。自第二月开始视线会追随活动的玩具。
新生宝宝视觉发展,也是一步一步来的,遵循这五个规律。
1、新生儿在清醒时,只要光不太强,都会睁开眼睛。
2、在黑暗中,新生儿也保持对环境的有控制的、仔细的搜索。
3、在光适度的环境中,面对无形状的情景时,新生儿会对相当广泛的范围进行扫视,搜索物体的边缘。
4、新生儿一旦发现物体的边缘,就会停止扫视活动,视觉停留在物体边缘附近,并试图用视觉跨越边缘。如边缘离中心太远,视觉不可能达到时,婴儿就会继续搜索其他边缘。
5、当新生儿的视线落在物体边缘附近时,便会去注意物体的整体轮廓。如新生儿在观看白色背景上的黑色长方形时,其视线会跳到黑色轮廓上,在它附近徘徊,而不是在整个视野游荡,这表明新生儿偏爱注意对比鲜明的图案,而且偏爱注意轮廓或形状的边缘,而不是图案的内容。
利用这些规律,妈妈们可以运用一些小游戏让宝宝训练视力呢。
标准十 观察新生儿听觉增强
出生后3-7天新生儿的听觉逐渐增强,听见响声可引起眨眼等动作。
医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听觉在妈妈肚子里就已形成,而发育的关键期则在婴幼儿阶段。换言之,要想孩子终生听力良好,务必抓好出生后至3岁的听觉保健。宝宝听力需在保护中发展。
医学专家强调,婴儿的神经系统和听觉器官还未发育成熟,任何外来的不良因素,都可能使这种发展受到干扰甚至破坏,所以宝宝听力的发展必须在保护中进行。
首先,妈妈要积极防病诸如麻疹、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中耳炎等,均会不同程度地损伤婴儿的听觉器官,进而造成听觉障碍。
其次,要慎重用药不少药物具有耳毒性,特别是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
然后,是要尽量避开噪声婴儿的听觉器官发育不完善,外耳道短而窄,加之耳膜薄,不能耐受过强的声音刺激。尖锐噪声尤其会损伤婴儿柔嫩的听觉器官而削弱听觉,甚至引起噪声性耳聋。
最后,还要注意不要随意掏挖宝宝的耳朵耳屎是有一定生理作用的,如阻止尘埃、小虫的入侵,缓冲噪声,保护鼓膜等。另外,耳屎的油腻性还可阻止外界水分的侵入。
细心呵护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