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一般脑瘫的患者的表现都是不同的,一般在早期的时候会在婴儿六个月以内出现的,孩子会出现身体发软的情况,而且运动减少,这都是肌张力下降的一个症状的,一般在一个月的时候会出现的,如果持续了四个月以上的时间,那么是可以诊断为重症的脑损伤的情况的。
1.2、尤其是小儿脑瘫的情况,那么还会伴随着身体有发硬的情况,这是肌张力亢进的一个症状导致的,孩子的反应会迟钝,尤其是很多的时候叫孩子会没有任何的反应,这也是一个早期的明显的表现,一般四个月到六个月的时候依旧无法改善,那么就可以确诊了。
1.3、孩子的头尾有异常的情况,一般有小儿脑瘫的患者,那么头尾都是有一场的情况出现的,一般在哺乳期的时候会困难,在出生后是不会吸允的,或者是无力,还经常会出现体重增加不良的情况,往往在出生后十分安静,哭声也是很低微的。
1.4、患儿尤其是在哺乳的时候是有些困难的,一般孩子是不会吸允的,或者是无力,抗拒的情况出现的,经常会出现咳嗽的情况,吐奶的情况出现的,而且孩子的体重增加不良。
2.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2.2、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
2.3、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2.4、固定姿势: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3.1、睡眠时间过长或不睡觉。
3.2、哭时没有声音或哭声低沉、发直。
3.3、吞咽不好。
3.4、运动时手脚不协调,偏侧运动较多。
3.5、撒尿时把不开双腿。
3.6、三个月还不能抬头,六个月还不能翻身,八个月还不会坐。
3.7、眼神与父母没有交流,并且经常惊厥。
1、痉挛型脑瘫
是最典型和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以双下肢为主的痉挛性截瘫或四肢瘫痪。患儿行走、站立困难,走路足尖着地呈剪刀步态。肌张力明显增高,腱反射亢进,可有病理反射。常伴有语言及智能障碍。
2、肌张力不全型脑瘫
多见于幼儿,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明显降低。不能站立行走,头颈不能抬起,运动障碍明显,关节活动幅度过大,但腱反射活跃,可出现病理反射。常伴有失语及智能低下。
3、手足徐动型脑瘫
多由核黄疸、新生儿窒息引起的基底核损害而发病。患儿表现为面、舌、唇及躯干肢体的舞蹈样或徐动样动作。伴有运动障碍和肌张力增高。
4、共济失调型脑瘫
较为少见,是由于小脑发育不良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共济运动障碍、意向性震颤、构音障碍及运动发育迟缓。强直型脑瘫:全身肌张力显着增高、僵硬,锥体外系受损症状。
1、有的家长虽然发现孩子在半岁前有不明原因的哭闹、吃奶差、过于安静,以及受惊吓时出现身体打挺等现象,但只是简单地认为孩子年龄小,身体弱,是不是感冒了?是不是消化不好?是不是传染其他疾病了?
2、早产儿的家长见到孩子翻身、趴卧、坐、立、走等运动发育落后于其他的正常同龄儿时,往往会简单地认为是早产原因造成的,孩子会随着自然生长发育慢慢地恢复,常常采取“观望、等待”的态度。
3、一旦经过医生确诊孩子为脑性瘫痪时,家长往往最先采取的态度是盲目地四处求医,盼望通过常规的“打针、吃药”来解除患儿的运动功能不良状态。小儿脑瘫,是小儿出生前后脑实质性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智力低下、癫痫、失语、耳聋等一组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