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异常姿势
通常在出生3个月后出现明显症状,表现为持续性握拳(即握拳动作长期存在,手部不能张开)、持握反射不消失、前臂呈屈曲前旋状姿势及画圈步态等。婴儿长期出现流涎现象、吸食力量较弱,并伴有体重长时间不增长。这些可能是由于肌张力低下造成的,应特别注意。
1.2、自主运动减少
婴儿不会经常伸手、踢腿,不会自行试图抓摸新鲜的东西,也不会左右摆动脑袋看周围事物,而是较长时间保持某一较为固定姿势,显得异常安静。
1.3、运动功能发育迟缓
运动发育较正常同龄者出现明显迟缓,常表现为头的控制力差、腰部无力而无法完成该有的运动,如婴儿爬、翻动作出现时间较晚、练习坐时头部常摆动、不能很好保持坐姿等。
1.4、其他症状
婴儿对光、声音及触摸有异常感觉,常出现一种惊吓反应;婴儿常出现固定姿势,如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常于出生1个月后发现;反应迟钝,表现为婴儿对他人的呼唤无反应,或反应轻微;头围异常,为脑部发育客观指标。
新生儿脑瘫是指出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智力、视听觉、进食、吞咽、言语、行为等多种障碍,会严重影响儿童的一生。特别说明一点,小儿脑瘫对患儿的主要影响是运动障碍,有的患儿可伴有一定程度的智力低下,但与人类染色体异常和染色体畸变所造成的‘痴呆’根本不同。
3.1、情绪、行为障碍
大多数脑瘫患儿有情绪或行为异常,此与大脑功能受损有关。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大脑的边缘系统(特别是海马回)受损时,可引起患儿情绪异 常。患儿表现为好哭、任性、固执、孤僻、脾气古怪、情感脆弱、易于激动,有的有明朗感、快活感、情绪不稳定等。这些症状以手足徐动型患儿较为常见。
3.2、视觉障碍
约20%的脑瘫病儿有眼的障碍,注要为内斜、外斜等眼球协调障碍,其次为眼震和凝视障碍及近视、上方视麻痹等。脑瘫病儿一般身长较正常儿童矮,营养亦差,常有呼吸障碍和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
1、脑瘫儿童中约有40%的体重低于2500克)包括早产未成熟儿,足月小样儿。注意预防新生儿早产很关键。
2、新生儿高热:新生儿三个月内曾经高烧41摄氏度以上,并且时间较长,可能会损及大脑。发现新生儿有发热情况一定要及时查找病因,利用物理及药物手段及时降温。
3、先天性发育异常: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发育异常,在四肢性瘫痪的脑瘫病人中53%与先天性异常有关;在非四肢性瘫的脑瘫病人中,35%是先天性发育不良所致。
4、缺血缺氧性脑病:在脑瘫患者中,20%是由窒息及产伤所引起,导致缺血缺氧的因素主要有母亲因素:如患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心力衰竭、大出血、贫血、休克或吸毒、药物过量等;胎盘因素: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坏死或胎盘功能不良等;脐带血流阻断:如脐带脱垂、压迫、打结或绕劲等。
5、黄疸后遗症:为脑瘫重要原因,随着国产医学的进步,核黄疸引起脑瘫的比例下降。新生儿黄疸如果持续时间较长一定要尽快治疗,以免引起其他疾病。
孕妇应避免不良因素对胚胎的影响,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病毒感染;不接触猫狗;避免接触放射线、有毒有害物质;慎用药物,不抽烟、不喝酒;
不吃未经煮熟的鱼、肉类少食多餐,吃一些清淡富有营养的食品,呕吐后仍有坚持进食。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切忌性生活,以免损伤胎儿。
分娩期间,难产、胎儿窒息等可能导致脑瘫。因此应做产前检查、排除难产因素,孕妇在怀孕期间应该保证一定的运动量,确保顺产,这是预防脑瘫重要而有力的措施。
尽量住院分娩,因为新生儿出生后要进行胎儿监护、复苏或手术分娩等,以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的胎儿脑损伤。应做好新生儿的保健工作,采用科学的新生儿筛查,接受定期的体格检查;出生一个月内的婴儿离开母体到自然环境中生活,其各方面的生长发育都很快。然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却比较差,极易感染,应加强新生儿的护理,重点保护未成熟儿、窒息、重症黄疸婴儿,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吸氧、进保温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