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白扁豆
性平,味甘,亦药亦食,能补脾胃、化湿热。皮肤湿疹者食用,有药疗食疗之效,有药补食补之功。《药品化义》载: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气清香而不串,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皮肤湿疹患者,常食白扁豆,脾健运而湿热去,有利于治好湿疹顽症。
1.2、绿豆
性凉,味甘,有清热、祛暑、利水、解毒的作用。古代医家认为它可以主丹毒烦热,风疹,治痘毒,疗痈肿痘烂等皮肤疾患,均借其清热利水解毒之力,急性皮肤湿疹者食之,有助于祛湿清热。
1.3、冬瓜
性凉,味甘淡,有利水和清热作用。《本草从新》说它能利湿去风,故对急慢性湿疹者有益。
1.4、瓠子
性寒,味甘,能清热利水湿。有医药书中说它治疮毒,皮肤湿疹也可以说是一种疮毒之病,食用瓠子清利湿热则湿疹可愈。《滇南本草》载:治诸疮脓血流溃:瓠子用荞面包好,以火烧焦,去面为末,服之。这与顽固性湿疹伴感染相似。简单有效的食法以煎汤服用为宜。
2.1、绿豆对治疗湿疹有着非常不错的效果。用绿豆3两炒焦研成粉,用醋调匀涂患处,一日二次,连涂一星期可根治。
2.2、竹节菜(干品30克)50克,粳米100克。竹节菜加水煎汤,去渣后人粳米,再加水煮稀稠粥,每日早、晚各2次,温热顿服。本方清热利湿除风,适用于皮肤湿疹、阴部瘙痒等症。
2.3、樟脑丸加醋对治疗湿疹有特效。樟脑丸一个,放半斤陈醋内浸3天后,用醋搽患处,一日3次,至治愈。
2.4、乌梢蛇1条,猪脂、盐、姜少许。将蛇切片煮汤,加猪脂、盐、姜少许调味,饮汤吃肉。本方祛风、除湿、解毒,适用于湿疹及风湿痹痛症。
3.1、内治疗法
湿疹的治疗目的在于抗炎、止痒。常用的有抗组织胺药、镇静安定剂。对急性期可选用钙剂、维生素c、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或用普鲁卡因作静脉封闭。对用多种疗法效果不明显的急性泛发性湿疹患者可考虑短期使用皮质类固醇,一旦急性症状被控制后即应酌情减量撤除,以防长期使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有感染时应考虑加用相应的抗生素。
3.2、局部疗法
对症选用适当的剂型,外用药物应根据需要及皮疹特点,选用清洁、止痒、抗菌、抗炎、收敛及角质促成剂等。
3.3、急性湿疹
无渗出时可用炉甘石洗剂,渗出多时可用3%硼酸溶液作冷湿敷,当渗液减少后可选用含有皮质类固醇的霜膏和湿敷交替使用。
3.4、亚急性湿疹
一般常选用糠馏油、黑豆馏油和含有皮质类固醇的乳剂和糊剂等。为了防止和控制继发性感染可在前述药物中加入新霉素等抗生素。
1、急性湿疹:皮损初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逐渐融合成片,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抓破后呈明显的点状渗出及小糜烂面,边缘不清。如继发感染,炎症更明显,可形成脓疱、脓痂、毛囊炎、疖等。自觉剧烈瘙痒。好发于头面、耳后、四肢远端、阴囊、肛周等,多对称发布。
2、亚急性湿疹: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皮损以小丘疹、结痂和鳞屑为主,仅见少量丘疱疹及糜烂。仍有剧烈瘙痒。
3、慢性湿疹: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而转为慢性湿疹;也可开始即为慢性湿疹。表现为患处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痂。自觉瘙痒剧烈。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腘窝、外阴、肛门等处。病程不定,易复发,经久不愈。
1、合理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过敏性食物,坚持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2、注意湿疹婴儿的消化功能情况,保持大便通畅。可使用助消化药物。
3、尽量避免一切外来的刺激。衣着要柔软、宽身,羊毛、化纤的衣服不要直接贴身穿着。避免接触猫、狗等动物,防止湿疹患儿因瘙痒而抓破皮肤。
4、保护皮肤防止感染。但要避免过度的皮肤清洁,特别是用热水、碱性较强的肥皂或消毒药水洗澡会加深皮肤的刺激。衣服、尿布等衣物要勤换洗,保持皮肤清洁。
5、不要乱用药,婴儿皮肤薄嫩,用药不当往往加重病情,家长切不可滥用抗生素,不要随便使用单方、偏方。湿疹期间,接种疫苗需咨询医生,以免引起全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