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婴儿血管瘤敷贴的坏处
敷贴治疗血管瘤是一种核放射治疗,所治部位留下放射性损伤后萎缩性疤痕,表皮有脱屑现象等。但在合理的治疗下是安全的。
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许多学者研究的发病年龄分布稍不同,主要是因为调查的年龄和人群不同,血管瘤的发病率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新生儿发病率约2%——3%,1岁以后高达12%。早产儿、低体重儿发病率更高,达到20%;女婴发病率是男婴的3倍。大约80%的血管瘤是单发的即一个部位,20%是多发的即全身多处。部分病变可继发感染、出血、溃疡,少部分血管瘤还会侵占粘膜、肌肉、骨骼、颅内等部位,造成一定的生理功能障碍。
2、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有哪些优点
利用90Sr敷贴治疗毛细血管瘤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方法简便,不留瘢痕。疗效与年龄及病变类型有关。对婴幼儿,特别是粟粒状、点状,或面积不大的略高出皮肤1-2mm的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疗效较好,门诊即可治疗,无需住院,无任何痛苦,不留瘢痕,操作简便,费用较低,疗效确切,1岁以下儿童治愈率达90-98%以上,较大儿童和成人疗效稍差,有效率为70-90.3%,治愈率11.5-48.3%。
3、血管瘤敷贴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3.1、敷贴时间按医生嘱咐的时间,千万别超时;不用撕掉薄膜。
3.2、效果出现时间:一般在治疗2周后,皮肤颜色改变,有的是变淡,有的变得更红,甚至暗红等。1个疗程的反应时间约2个多月。
3.3、少数可能有些痒的感觉,此时,不要用手抓,可用一些润肤霜或薄荷膏。
3.4、若不慎敷贴超时,或极少数出现局部皮肤过敏者,可出现皮炎、起泡、红肿等。可用皮肤保护剂如贯新克,若合并感染时可用抗菌药膏(水),如金霉素或红霉素药膏、阿米卡星药水等。
3.5、洗澡时,皮肤血管瘤处不要浸泡太久。
3.6、饮食上一般无特殊要求。
3.7、伤口不要接触化妆品、肥皂等,避免刺激皮肤。
3.8、敷贴治疗后一般3个月左右复诊。若第1次敷贴无效果者,可2个月复诊。
1、治疗要趁早
皮肤血管瘤的治疗宜早不宜晚,因为不成熟的血管内皮细胞对β射线的敏感性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内皮细胞逐渐成熟,对β射线的敏感性逐而降低,另外,早治疗同时可以防止血管瘤由皮肤向深部发展而加大治疗难度。
2、严格掌握吸收剂量
敷贴治疗剂量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是否经过其他治疗、血管瘤类型、发病部位、机体对射线的敏感程度等具体情况而定,如草莓状血管瘤、鲜红斑痣等这类生长部位比较表浅的瘤体给予的吸收剂量要小;而海绵状血管瘤生长部位较深厚要适当增加吸收剂量;生长在口腔、会阴、头颈等敏感、皱褶或易磨擦部位的瘤体,给予的吸收剂量要偏小;对于生长在足背等部位者可适当增加吸收剂量等。
3、严格按疗程治疗
核素敷贴治疗生物效应往往是发生在治疗之后2——3周,且持续一段时间,不要为了提高治愈率而过于追求快速见效,每次治疗间隔至少需要2个月,最多不能超过5个疗程。
1、婴幼儿血管瘤的放射治疗 增殖期血管内皮细胞对放射线较敏感,射线对许多血管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成熟的内皮细胞不敏感。仪适宜于增生期血管瘤的治疗。
2、婴幼儿血管瘤的铜针置留治疗 铜针插入瘤体内,血液可大量吸附铜,表面形成血栓产生无菌性血管内膜炎症反应,导致纤维化使血窦闭塞。主要适宜于静脉畸形和脉管畸形的治疗。
3、婴幼儿血管瘤的电化学疗法 组织电阻中,皮肤电阻值最高,血管瘤体电阻值最低,在血管组织中,超声高能电荷能够形成高能容积电势场以电荷流为中心形成同心圆环形传导,导致电势场中性分子极性排序改变,产生极强的生物化学反应,瘤体细胞及间隔组织细胞出现凝固收缩从而使血管管腔闭塞,瘤体细胞坏死形成纤维化修复反应,消除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