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食疗养生 >> 禁忌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喝汤补身有禁忌 那些需要注意的四种喝法
2012-09-22阅读:9826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一日三餐,都少不了汤。汤是很美味又营养有养生的。那么,如何喝汤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营养价值?在喝汤时要注意哪些呢?

汤泡饭

很多人有这样一个习惯,为了节省吃饭时间,或者是个人的口感喜好,喜欢将汤泡饭吃,而还有些父母也常常这样用汤泡饭喂小孩,他们认为经汤泡过的饭会变得更松软,更容易下咽和消化。

这不仅使人“食不知味”,而且舌头上的味觉神经没有刺激,食物一定要先经过牙齿的咀嚼,让唾液均匀地搀和到食物中去,才能使淀粉酶充分发挥作用,把淀粉变为麦芽糖,进行初步消化,再进入胃肠。

汤泡饭不用细嚼,就直接进到胃里,势必增加胃肠的负担,食物中的养分也不容易被彻底吸收。胃和胰脏产生的消化液不多,这就加重了胃的消化负担,日子一久,就容易导致胃病的发作。

喝汤去渣

浓汤中肉类蛋白质的溶出率只有6-15%,剩余85%以上的蛋白质仍留在汤渣中。

喝热汤

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承受60度,温度过高则会造成黏膜烫伤甚至消化道黏膜损伤

饭前喝、饭后喝差别很大

喝汤的时间很有讲究,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又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这是有一定道理的。饭前先喝几口汤,将口腔、食道润滑一下,可以防止干硬食品刺激消化道黏膜,有利于食物稀释和搅拌,促进消化、吸收。

最重要的是,饭前喝汤可使胃内食物充分贴近胃壁,增强饱腹感,从而抑制摄食中枢,降低人的食欲。

中午喝汤不易长胖

早、中、晚哪一餐更适合喝汤呢?有专家指出,“午餐时喝汤吸收的热量最少”,因此,为了防止长胖,不妨选择中午喝汤。而晚餐则不宜喝太多的汤,否则快速吸收的营养堆积在体内,很容易导致体重增加。

吃出午饭时喝、饭前喝、慢慢喝对身体有益

在我们所吃的各种食物中,汤是既富于营养又最易消化的一种。调查表明,在6万多接受营养普查的人中,那些营养良好的人,正是经常喝汤的人。不过,因为汤汁能在小肠中均匀分散,营养物质很容易被消化、吸收,所以喝汤有着使人发胖的潜在危险。

喝汤速度越慢越不容易胖

营养学家指出,如果延长吃饭的时间,就能充分享受食物的味道,并提前产生已经吃饱的感觉。喝汤也是如此。

慢速喝汤会给食物的消化吸收留出充足的时间,感觉到饱了时,就是吃得恰到好处时;而快速喝汤,等你意识到饱了,可能摄入的食物已经超过了所需要的量。

月子里喝汤应讲究适时适量

很多汤含有丰富的水溶性营养,不仅有利于体力恢复,而且有利于促进乳汁分泌,是新妈妈坐月子期间的最佳营养品。不过,新妈妈喝汤要注意不能太油腻,而且要适时适量。

★时间有讲究

肉汤中含有易于人体吸收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对乳汁有很大的影响,新妈妈应注意喝汤时间。新妈妈如果乳汁分泌充分,就应该迟些喝汤,以免乳汁分泌过多造成乳汁淤滞;如果产后乳汗迟迟不下或者下得很少,就应早些喝点汤,以促使下乳,满足宝宝的需要。

★汤不宜太油腻

肉汤中含有过多的脂肪,新妈妈摄入越多,乳汁中的脂肪含量也就越多。含有高脂肪的乳汁不易被婴儿吸收,往往引起新生儿腹泻,因此,在熬制肉汤中不要过浓。或者在熬制好后放凉了,油凝固了,去除过多的油质。

★喝汤要适量

肉汤营养丰富,水分充足,产后出汗多再加上乳汁分泌,新妈妈需要的水分量要高于一般人,因此,产后一定要适时适量多喝汤水。

★生化汤饮用需恰当

生化汤是一种传统的产后方,有去旧生新的功效,可以帮助恶露排出,但是饮用要恰当,不能过量,否则有可能增大出血量,不利于子宫修复。

分娩后,不宜立即服用生化汤,因为此时医生会开一些帮助子宫复原的药物,若同步饮用生化汤,会影响疗效或增加出血量。一般自然分娩的新妈妈可以在产后3天开始服用,连服7—10帖,剖宫新妈妈则建议最好推到产后7天以后再服用。

连续5—7帖,每天1帖,每帖平均分成3份,在早、中、晚三餐前,温热服用。不要擅自加量或延长服用时间。

总结:综上所述,要科学的喝汤,这样才能吸收营养,又避免长胖。因为它是非常容易消化的,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都喜欢喝汤来养生了。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