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准妈的行为,应有哪些呢?有不少准妈妈认为自己怀孕后就应该好好休息,不要想什么,也不要追求什么,这样才有利于自己和胎儿的身心健康,其实是不对的。小编说说孕期准妈的行为。
一般来说,女性在怀孕后都认为自己在接下来的十个月里应好好的休息,不需要有什么追求,如此才更有利于宝宝的身心健康。然而,这种想法真的正确吗?准妈妈是应该好好休息,但好好休息不等于无所事事,不要想什么也不等于什么都不想,不追求什么不等于一点追求也没有。如果准妈妈整天吃了睡、睡了吃,肯定对自己和胎儿的身心健康有害无益。
这就是说,准妈妈在整个孕期不能让脑子处于真空状态,还是要有一点探索心和求知欲,只不过不能像未孕前那样探索心很迫切、求知欲很强,那会劳心伤神,没有必要。准妈妈的探索心和求知欲是适合孕期生理、心理特点的思想愿望,是从胎儿角度出发的心理需求,所以不仅不违背胎教要求,而且是胎教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于准妈妈的日常生活要以胎儿为中心,平时所见所闻应尽可能地描绘出来讲给孩子听。例如早晨起床后这样说:“天亮了,光芒四射的太阳像一个亮晶晶的大圆球从东方慢慢地升到空中,朝霞一片片、一条条,染红了大半个天空,多么好看啊!院子里的花草上有露珠滚动,闪闪发光。旁边有小树在晨风中轻轻摆动,树上一只黄色的小鸟在歌唱,歌唱美丽的早晨……”如果孕妇对眼前的事物不大清楚,你也应该把它们的颜色、形状、气味、感觉、声音如实地讲给胎儿听。比如你不知道小鸟是布谷鸟,但你能告诉胎儿它的羽毛的颜色、啁啾的叫声、身体的大小和飞翔的姿态。为了知道这是什么鸟,你可以查阅图书,向动物商店、花鸟商店的营业员询问。
当然,这样做会很麻烦,但对胎教很有惠义。因为母亲有没有探索心和求知欲,对胎儿的大脑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有了向胎儿传授知识的欲望,眼前的一切便顿然生辉,否则眼前的一切会黯然失色。由于母亲带着开发胎儿蕴藏的能力即潜能的欲望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整个孕期生活就不枯燥、烦闷,而变得有趣、有意义,也使胎儿身心健康和素质发育。
孕期生活比较长,只要准妈妈觉得自己精神状态不错,完全可以通过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观察和品味,让探索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既充实了生活,又使自己和胎儿得到精神胎教的营养。
准妈妈的运动可以刺激胎儿的皮肤感觉,帮助胎儿脑部发育。如果天气好的话,准妈妈可以每天散步1 次,将氧气送抵胎儿的脑部。这样不仅可以稳定自己的情绪,也可以借机与胎儿说话。
生命的存在与孕育是大自然运转的一种方式,人体最好能配合外界的自然规律生活。不少人以为子宫内部黝黑,应该没有白天黑夜之分,胎儿是否了解生活的规律呢?其实,胎儿可以透过准妈妈感觉到白天与黑夜。但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对现代人来说似乎难以实现。不过,准妈妈至少要保证不熬夜,夜猫型的准妈妈会生出夜猫型的孩子研究表明,饮食胎教会影响胎儿出生后的饮食习惯。如果准妈妈在怀孕时胃口不好、偏食, 那么小宝宝刚出生,在尚未有行为或认知能力之前,就会经常表现得没有胃口、不喜欢吃东西、常吐奶、消化吸收不良,甚或是稍大一点开始添加辅食时,也会出现明显偏食的现象。所以,为了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准妈妈必须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1、准妈妈的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定点:
准妈妈吃饭时不能紧张匆忙,最好不要常被外界干扰打断,更不能有一餐没一餐的。
2、营养均衡多样化:
准妈妈要尽量由食物中获得身体所需的营养,而不是通过拼命补充维生素片剂,因为目前仍有许多营养素尚未被发现, 所以准妈妈的食物要多样化,才能保证营养充足。
3、以未加工的食物为主:
准妈妈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尽量多吃原始食物,如五谷、青菜、新鲜水果;烹调的方式以保留食物原味为主,少用调味料,少吃垃圾食品。许多孩子不爱吃青菜、正餐,喜吃饼干、糖果、汉堡等,这是很多妈妈的烦恼。饮食习惯的养成很重要,但如果让宝宝还在肚子里时就习惯健康的饮食模式,加上日后的用心培养,相信一定能事半功倍。
胎教并不是单纯指胎儿直接从准妈妈那儿接受教育,而主要是指准妈妈的心理状态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准妈妈的心态、情绪将直接影响胎儿出生后的外表、生理功能、智力、情绪及行为等,与胎儿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因此,胎教要从孕妇自我情绪调整和对感官进行人为刺激两方面进行,倡导通过调整孕妇身体的内外环境,免除不良刺激对胎儿的影响,使胎儿的身心发育更加健康、成熟。 准妈妈自身在学识、礼仪、情操等方面的修养,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特别是妊娠后期,胎儿已具备了听觉与感觉能力,对准妈妈的言行能作出一定的反应。如果准妈妈在孕期与胎儿反复进行对话,胎儿就会产生神经条件反射,出生后的新生儿能有所熟悉和记忆。反之,准妈妈的不良行为、不高尚的行动,也会在胎儿大脑留下痕迹,这不仅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孩子出生后产生不良情绪。
以上分享的是孕期准妈的行为。母亲要具备探索心和求知欲,对胎儿的大脑发育有很大的影响,也使胎儿身心健康和素质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