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产前或产时的发病
常见于宫缩过强或胎膜破裂时,以肺动脉高压,休克为主,患者表现烦躁,呼吸困难,发绀,抽搐,昏迷,血压下降,休克等,少数病例仅尖叫一声,心脏呼吸骤停而死亡,有的发病略缓,先出现寒战,烦躁,呛咳,胸闷等前驱症状,继而发绀,呼吸困难,进入抽搐,昏迷,休克状态,有的度过此期后,因凝血功能障碍或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1.2、产后发病
以出血,休克为主,心肺功能不全症状较轻。
1.3、脏器衰竭
若病情未能控制,继续恶化,最终发展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并发的是急性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羊水栓塞是由于羊水及其内有形物质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的病势凶险的一种产科并发症。羊水主要经宫颈黏膜静脉、胎盘附着处的静脉窦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机体的变态反应和凝血机制异常,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产妇肺栓塞、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功衰竭或突发死亡。
产妇在分娩时会因各种原因而发生意外,出现并发症,这类并发症包括:胎膜早破、脐带脱垂、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子宫破裂、羊水栓塞。在我国孕婴产妇死亡的原因中,排第一位是产后出血,排第二位的是妊娠合并高血压和严重内科疾病,第三位就是羊水栓塞。在孕婴产妇死亡中,羊水栓塞所占比例15%-20%。羊水栓塞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占70%,分娩结束后占30%。
由于羊水栓塞是突发的、难以预料的致死性妊娠并发症,一旦出现非常凶险。从发病到死亡,可能生死之间只有几分钟到两小时。羊水栓塞的死亡率可高达40%-60%。所以,羊水栓塞是产科医生最不愿碰到的。
羊水中的有形物质进入母体血循环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羊水中的有形物质包括:扁平上皮、毳毛、胎脂、胎粪、粘蛋白等。其诱因如下:经产妇居多;多有胎膜早破或人工破膜史;常见于宫缩过强或缩宫素(催产素)应用不当;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子宫破裂或手术产易发生羊水栓塞;死胎不下可增加羊水栓塞的发病率。羊水进入母体循环的条件是胎膜已破;有较强的子宫收缩;血管开放。进入的途径为子宫颈内膜静脉及子宫下段静脉;胎盘边缘静脉窦;损伤的子宫血窦,如子宫破裂、子宫颈裂伤。
1、怀男胎的孕妇。有统计数字表明,发生羊水栓塞的孕妇中怀男胎的更多见。
2、子宫张力比较高的女性,比方说怀了双胎,羊水过多,加压分娩或者不规范地使用缩宫素,容易发生羊水栓塞。
3、剖腹产也是发生羊水栓塞的原因之一。顺产或剖腹产都有可能发生羊水栓塞,但剖腹产发生羊水栓塞的比例远高于顺产,其发生的概率约比顺产高五至六倍。
4、剖宫产妇,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增加,成为近年羊水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孕产妇;
5、子宫颈裂伤或子宫破裂孕产妇;
6、大月份钳产或真空吸引协助生产的孕产妇;
7、羊膜腔穿刺检查孕妇。
1、禁用人工剥膜术,宫缩间隙期,采用针刺人工破膜术。
2、避免按压宫底迫使胎儿娩出的不规范操作。严格掌握使用缩宫素催产的指征,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2mU/min),专人监护,专用记录,根据宫缩,胎儿,宫颈扩张和头盆关系,调整用药浓度,最大剂量<20mU/min。小剂量米索前列腺醇(25~50μg)促宫颈成熟和计划分娩,必要时每6小时重复1~2次,严密监测产程。
3、掌握阴道助产指征,操作规范,若出血,血不凝,难于控制,应警惕羊水栓塞。
4、临产或破膜后出现宫缩过强,排除梗阻性难产后,估计短时间不能分娩时,可用哌替啶肌注,或点滴硫酸镁减弱宫缩强度。
5、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手术操作规范,轻柔,切开子宫后先吸尽羊水再娩出胎盘,如有大血窦裸露应钳夹闭合之。
6、中期妊娠钳刮时,应先破膜,羊水流尽再钳刮。
7、对死胎,胎盘早期剥离等情况,应严密观察。
8.避免产伤,子宫破裂,子宫颈裂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