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欧盟限额取消,能指望国内奶粉降价吗今年4月1日开始,延续了31年的欧洲牛奶生产限额制度宣告寿终正寝。一项隔了一个大洋的区域性……
欧盟限额取消,能指望国内奶粉降价吗
今年4月1日开始,延续了31年的欧洲牛奶生产限额制度宣告寿终正寝。一项隔了一个大洋的区域性农业政策,原本与中国一般消费者的关系也不大,然而因为国内乳制品、尤其是婴儿配方奶粉的“崇洋媚外”,使得很多家长开始寄望未来或许能买到更便宜的进口奶粉。
然而就目前来看,答案可能会让人倍感失望——— 原料端即使有变动,也未必能撼动目前国内的婴幼儿奶粉价格体系,一切皆源于这是个扭曲了的市场。
欧洲牛奶生产限额制度始于1984年,在这个因奥威尔的小说而符号化的年代,该制度的出台旨在保护欧洲奶农的利益。二战后,欧洲发达国家几乎都有农业补贴,保证每家每户都能喝上牛奶成为了基本福利制度,从而导致上世纪70年代欧洲牛奶生产大量过剩,“倒奶”经常上演,因此当时的欧共体就建立了限额制度,每个国家都有指定限额,如果产量超过该限额就要缴纳罚款。迄今为止,荷兰、德国、法国等欧盟区主要产奶国都被罚过。
短期而言,限额取消的影响不会很明显,并非所有欧洲国家都会提高产量。事实上,很多南欧国家此前并未用尽限额,因限额取消而增加生产牛奶的,业界预计主要是德国、丹麦等北欧和西欧国家,这些国家的奶源恰好也比较受中国消费者青睐。据欧盟委员会自己估计,未来一年牛奶生产只会增加1%,其中的关键在于,早在2003年起欧盟就对牛奶限额制度有所松动,每年都提高限额上限,在过去5年,虽然有限额,欧盟牛奶出口总值仍然增加了95%。
就德国、丹麦、荷兰这些可能增产的国家来看,其牛奶生产针对本国居民的需求早已严重过量,这是发达国家的通病,美国的牛奶需求量也已经持续萎缩了近十年。那么,是什么驱动这些国家增产呢?答案只能是来自外部的需求。
但目前的国际奶价实际上已经处于低位,最新的国际拍卖中,均价仅为每吨2746元,较两周又暴跌了10.8%,更不要说与去年高点3300美元相比了。因而对于欧洲的奶农来说,虽然限额没了,但持续的低奶价使得增产动力也不是很强,中国的婴儿奶粉价格再高,对欧洲奶农来说关系也不大,因为收入是按照国际奶价来结算的。
从需求端来看,因为众多消费者的过分追捧,中国的进口婴幼儿奶粉价格早就与生产成本没有太大关系,很多经济条件较好的父母只认某几个牌子的进口奶粉。这类似一些消费者追逐名牌包,牛皮的价格再便宜,巴黎老佛爷的Prada专卖店里一个包照样卖上千上万欧元。消费者对奶粉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要远高于对价格的关注,甚至异化为价格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与质量正相关的参数,譬如几款来自新西兰或欧洲的所谓“有机奶粉”,每罐400元以上照样拥趸不少。
这些年婴幼儿奶粉企业和经销商们早已在一定程度上结成同盟,价格低并不意味着能够多销,因此企业和渠道丝毫没有动力降价。去年年初,市场一度传出奶粉企业要打价格战,结果到年底盘点,主要奶粉品牌价格除了偶尔的促销外,从线下到线上都没有大幅度的下降。更吊诡的是,去年有些新进来的进口奶粉,价格也在两三百以上,笔者曾询问相关企业,得到的答案如出一辙:定价太低,渠道没利润,没动力,没法推,压根儿就卖不出去。就当下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来看,价格的下跌关键还是要消费者对国产奶粉完全恢复信心,就目前来看,这还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