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孩子进行深交流
不要刻意的和孩子谈早恋的问题,也不要“一棍子打死”早恋现象,更不要责骂或羞辱孩子,那样只会激起孩子强烈的抗拒与叛逆。和孩子讲话时,假装无意的往上引导,慢慢引导孩子说一说自己心里的某些感受,就算孩子的观点错了也不要急于反驳,先表示对他们的理解(但不是赞同),如此,孩子才能慢慢放下对你的戒心,才能信任你,你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
2、告诉孩子什么是恋爱
和孩子说一说自己的故事,讲一讲和他们一般大的时候的“早恋”故事,当然结局一定要说的“大失所望”才好(不要太夸张),然后趁机告诉孩子,恋爱不是只要喜欢就好,恋爱是一种责任,必须要担负起自己和对方乃至几个家庭的负担。
3、教育孩子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不管男孩女孩,作为家长一定要教育孩子做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你告诉孩子,既然你喜欢他(她),那么你就要承担起关于她(他)的一切,并且承担一生。尽量让孩子知道生活的辛苦,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的责任心几乎不健全,他们会知难而退的。
4、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适当的在开导孩子之后领孩子出去一次,远近无所谓,时间长短也无所谓,给孩子一个自己思考的时间,同时让孩子接触一些新的事物,由此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个时期的孩子心理变化快,如此一来一般不会出现“痴情”的状况。
5、给孩子一定的自由
孩子出现“早恋”现象,作为家长会不由自主的“监视”孩子的举动,如此只会增加孩子的反感,本来不成熟的“早恋”现象便会被“推进”。这个时候要假装不在乎孩子的问题,只要和孩子谈开了,只要孩子能认识你的话,你就可以放开手,给自己自己决定的自由。
1、生理发育的成熟。由于对自身的生理变化无思想准备,会产生不安、害羞和恐惧情绪;过后,便会有另一种倾向,即自己不是小孩子了,已经长大成人,希望独立,产生摆脱家庭,奔向同龄友人圈的倾向,感到自己的心理谁都不理解,只有新结交的知己才理解,渐而渐之,形影不离,发展成早恋。
2、不健康影片、书刊的影响最为严重。书刊都是从学校附近的书店租来的。一些学生租到书后先藏起来,晚上熄灯后躲到厕所偷偷地看,第二天上课时萎靡不振,神情恍惚。
3、现在的青少年普遍早熟,而相应的教育又跟不上。许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进入青春期毫不知情,有的即使知道了也遮遮掩掩,神神秘秘,反倒激起青少年的好奇心。
4、现在的青少年大多缺乏责任心,他们把恋爱当做好玩,从没想过为对方负责。
5、是虚荣心作怪。初中学生盛行这样一种观念:有对象有能耐,没对象没能耐,被人瞧不起。因此,一些学生争相谈对象,而且换得越多越好。
6、家庭不和谐或离异家庭,希望得到关爱。
1、朦胧性
青少年对于早恋发展的结局并不明确,早恋的青少年仅仅是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而对未来家庭的组建、处理恋爱和学业之间关系、区别友谊和爱情等问题都缺乏明确的认识。
2、矛盾性
早恋的青少年其内心充满了矛盾,既想和其喜欢的异性接触,又害怕被父母发现。可以说早恋的过程中愉快和痛苦是并存的。对于暗恋的早恋者而言,这种矛盾性还表现在是否向爱慕者宣示爱意(表白)的矛盾。
3、变异性
友情是充满变化、极不稳定的,因为青少年往往欠缺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及经历,导致双方缺乏互信;关系一般都难以持久。正是这样,常常令双方的心理造成痛苦。
4、差异性
青少年的早恋行为有明显的差异。在行为方式上,极其隐蔽,通过书信、电话或者网络等传递感情,进行秘密的私下沟通和感情交流,家长和老师难以发现,但也有青少年会公开他们的关系,在许多场合出双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