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人在婴童时期,他们在社会化之前,更多的是自然属性,因此他们与动物有更多的情感。一个和谐发展的人,首先应该能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生命教育,应该从儿童做起;培养孩子的爱心,应该从爱护小动物开始,只有这样,才能从珍爱小动物到珍爱大自然,再到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
少数孩子虐待动物成“癖”,父母一定要及时批评教育,让孩子明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适当使用奖惩手段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如果孩子停止虐待小动物达到一定时间,给予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如果孩子虐待小动物达到或超过规定的时间或次数,要剥夺孩子最喜欢的某项活动(比如半年不去游乐园、两个星期不许看动画片等)或某些吃的东西(比如一个月不去吃西餐)。
如果宝宝喜欢小动物,不妨可以试着和宝宝一起饲养一只小动物。此时还可以给宝宝讲一些关于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的故事,让宝宝明白饲养小动物的目的是要爱护和关心小动物。饲养时不宜操之过急,所饲养动物的种类可以逐一增加,因为小动物的习性和喜好是不一样的,同时饲养好多种小动物并不会提高宝宝的饲养的兴趣,反而会弄巧成拙,最好是当宝宝对某一种动物熟悉了再饲养另一种宝宝所喜欢的动物。
宠物每天都需要照顾,主人要给它喂食、洗澡、带它出去遛弯。在照顾宠物的过程中,孩子也懂得了理解和责任,将来能更好地照顾自己和家人。家长要注意循序渐进地把责任交给孩子。如果孩子很小,可以让孩子帮着给宠物倒水或送食。
宠物提供了让孩子接触自然的机会,不自觉中孩子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了解到一个生物是如何成长、繁衍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学会了如何尊重其它生物,体会到动物也和人类一样,也有喜怒哀乐,也会害怕孤独,也需要别人的关心,当孩子对动物有这样的心理的时候,那么他们看到街上的野狗或流浪的小动物,也会产生莫大的同情与关爱,而不容易出现粗鲁地对待和虐待小动物的行为。
严把“进口”关。比起家畜家禽来讲,大多数宠物都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不易生病。但也不能由此忽视防止“病从口入”。不要用病死、中毒致死的畜禽肉喂食宠物,不喂腐尸、腐虫,不喂腐败变质或发霉的食品。否则,很容易引起消化道传染性或中毒性疾病,而且往往来不及抢救。有人喜欢将人吃剩下的鸡骨鱼刺、残羹剩汤饲喂犬猫等,不仅营养跟不上,还往往容易伤及口腔、咽喉和食管,应该尽力避免。
不带狗绳出门本身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儿,跟别的狗狗打架受伤、被车闯伤、跑丢都是因为不给狗狗带狗绳引起的。对于习性不很了解的狗狗,不带狗绳出门在有突发事件的时候你就会失去控制,你既不了解狗狗的想法,狗狗也听不懂你的命令,所以如果你想带你家新来的狗狗出门,就算它不适应也不应该不带狗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