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都说宝宝脾气越来越坏,总喜欢咬人乱扔东西怎么办?孩子这些行为,其实包含了不少“心机”。如把玩具扔在地上可以发出“咚”的声音,之后会不断重复来满足认知。对此,家长要和宝宝讲道理,并让宝宝自己把东西收拾起来。如果父母总主动把扔在地上的东西捡起来,宝宝为了吸引成人的注意力,只会变本加厉。最好的方法就是冷处理,家长故意装作看不见,让他觉得没趣而停止。
在每一个物品上面,贴上一个标签,上面写上这些东西的纪念价值,并且提前跟孩子的家长说明,并且声泪俱下得表现的很在乎的样子,这样,可能会让熊孩子收一下手,也给孩子家长提个醒!万一,不小心中招了,也好演一场戏教育一下“熊孩子”,上演让他赔偿的戏码,这样他的印象会更深。
如果熊孩子敢对你做不像话的事情,你还可以索性碰瓷,反正熊家长又不在现场,怎么忽悠熊孩子还不是你一人说了算,你还可以假造证据,让熊家长在不知道真相的情况下多多赔偿你的损失。
责任感,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重要品质。美国的父母,会从小给孩子布置一些任务,锻炼他们独立做事的能力。鼓励孩子做事情有始有终,他们交给孩子做的每一件事,都会关注到最后,给予评价,这样可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他们还鼓励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
不要小瞧孩子,孩子们可是非常记仇的,一旦爸妈做了让孩子们不开心的事情,孩子们可能就会记在心上了。然后孩子们就会通过一系列的无理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抗议。比如说孩子会摔东西,孩子会不理爸妈,孩子会大声哭泣,孩子会到处乱跑。无理爸妈怎么做,孩子们根本无法停下来。其实爸妈应该尊重孩子,一旦孩子受到尊重了,他们自然就不会耍脾气,也会安静下来的。
人类社会充斥着各种成文或不成文的行为规范,比如“在别人家做客不要乱动东西”、“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它们规定了我们在某些场合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经过社会化的洗礼,我们对于这些规范早已烂熟于心,会在相应的场合里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
但是,社会化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试错,并且贯穿一生。小孩子的社会化程度相对较低,没有习得相应的行为规范,当他们的行为打破了这些规范时,就会给我们“熊”的感觉。
公共自行车,解决了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颇受市民欢迎。然而,遭到破坏的情况,却常有发生。最近,市公共自行车公司发现,一群熊孩子先后拔走了65辆公共自行车的钥匙,还弄丢了30把。初步估算,至少造成260名市民租车受到影响。事实上,熊孩子破坏公共自行车,在宁波已不是第一次。去年镇海发现一个网点的车辆气门芯总是不见,经服务人员现场蹲点,也是一群稚气未脱的学生,隔三差五在放学后成群结队来“搞破坏”。
近期发生了两起恶性“熊孩子”事件。其中一起,因嫌楼外施工的电钻声太吵,正在8楼屋内看动画片的10岁男孩,一气之下用小刀子将施工者下方的安全绳割断,致使其悬在半空动弹不得,经消防大队紧急出动后才将人安全救下。面对警方询问,小孩说,“我当时在看《喜羊羊》,外面钻机打墙的声音太吵,我就用刀子把绳子割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