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心理健康 >> 儿童心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跟“都叫兽”学习如何应对儿童依恋症
2015-04-29阅读:9896 学员编辑 收藏

导语: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即将上演大结局,这部外星人恋上地球犯二女的浪漫喜剧,俘获了无数亚洲地区的大姨婆、二姨妈、女汉纸与赵薇、高圆圆等大明星的少女心。饰演“外星人”都敏俊教授的金秀贤在短短的两个月内,让成千上万的观众都染上了“叫兽依赖症”。剧中在都教授的课堂上,有一个女主角对男主角形成依恋的情感的分解镜头,都教授提及了哈里·哈洛做过的经典的研究。各位星粉宝妈们,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依恋是怎么形成的?面对婴幼儿依恋父母应该如何做?

跟“都叫兽”学习如何应对儿童依恋症

依恋,一般被定义为幼儿和他的照顾者(一般为父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幼儿与其照料者母子依恋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

6~18个月,宝宝的依恋关键期

宝宝的依恋关键期是6个月至18个月。在这段时期内,父母如果有积极的抚养行为和正确的教养方式,往往会事半功倍,使宝宝更亲近父母,为今后理想的亲子关系打下基础。

跟“都叫兽”学习如何应对儿童依恋症

早期良好的依恋关系,让宝宝受益终身

宝宝在早期形成的依恋关系会稳定地延续下去,并影响他之后与人交往的能力。当宝宝与妈妈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时,他会认为人与人是能够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当孩子长大后,他们同样会与其他人建立这种良好健康的关系,会用父母对待他的方式来对待其他人,会显示出更友好的合作,受到更多人的欢迎。

所以,一个看似简单的依恋,其实对孩子将来的心理健康和行为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父母如果没有把握好这个关键期,宝宝将来就会和父母比较疏远,并可能产生各种心理和个性上的问题。

宝宝依恋的发展阶段

前依恋期(0~6周):婴儿对任何人都会出现相似的行为,他会以哭、笑等情绪召唤照料者。

依恋关系建立期(6周至6~8个月):宝宝对父母等抚养者回报更多的微笑,这也带给了父母更大的满足感。

依恋关系明确期(6~8个月至18~24个月):当宝宝的抚养者要离开时,他们会大吵大闹明显地反抗。

跟“都叫兽”学习如何应对儿童依恋症

心理学上的“依恋”是指在儿童和特定,比如父母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一种正性情绪连结,婴儿时期的依恋关系模式会影响我们后半生如何与他人建立关系。

心理学家哈里·哈洛做过一个经典的研究,他让幼猴做出选择,一个是铁丝做的猴子,身上提供了食物,而另一个是柔软的、毛茸茸的布猴子,身上很温暖但没有提供食物。幼猴的偏好非常明显:幼猴大部分时间都攀附在用布做成的猴子身上,尽管它们偶尔会到铁丝猴子身上取食。

哈洛的研究表明仅仅食物并不是依恋的基础。养育者温暖的怀抱、对婴儿的抚摸、充满爱的注视和回应,都是婴儿不可或缺的依恋连结。当儿童体验到对父母有所依恋的时候,和他们在一起便能使儿童感到愉快,在儿童难过的时候,只要他们的出现便会得到安慰。

跟“都叫兽”学习如何应对儿童依恋症

心理学家玛丽·安斯沃斯研究了一个广泛应用的测量依恋的实验技术,通过婴儿对陌生情景的反应来给儿童的依恋分类。儿童对陌生情景的反应取决于他们与母亲依恋的本质。她把依恋关系分为“安全依恋型”“回避依恋型”“矛盾依恋型”和“混乱依恋型”。

在“安全依恋型”中,当母亲出现时,儿童很放松;母亲离开时则显得有些难过,只要母亲一回来,儿童便会来到她的身边。

在“回避依恋型”中,儿童并不寻求接近母亲,对母亲的行为十分冷淡。

“矛盾依恋型”对母亲的反应是既积极又有消极的混合,刚开始时,矛盾型儿童紧紧地挨着他们的母亲,他们几乎不去探索环境,他们甚至在母亲离开前就显得有些焦虑,而当她真的离开时,他们表现出巨大的哀伤;然而一旦母亲回来,他们却表现出矛盾的反应,一方面寻求和她接近,一方面却又踢又打,十分生气。

“混乱依恋型”的儿童,当母亲回来时,他们会跑到她的身边却不看她,或最初似乎显得很平静,后来却爆发出愤怒的哭泣,他们的混乱行为意味着他们可能是最没有安全依恋的孩子。

这些依恋类型在某种程度上和类似的成人依恋类型相关:

1、“安全依恋型”——安全、自主的建立人际关系

2、“回避依恋型”——不安全、否认的成年人,他们理想化、诋毁、否认以及贬低过去和当前的依恋

3、“矛盾依恋型”——忧虑重重的成年人,他们对亲密关系感到很困惑或者不知所措

4、“混乱依恋型”——未解决的紊乱的人,他们常常是创伤或者忽略的牺牲者

跟“都叫兽”学习如何应对儿童依恋症

第1招:给孩子一个独立游戏的空间

建议你在家里腾出一个小房间,作为孩子的“游戏间”。如果家里腾不出一间小屋,那就建立一个“儿童游戏角”。总之,这是孩子的“领地”,把属于他的玩具、小桌子、小椅子、图画书、画笔等等都集中到这个“领地”,让他意识到这是他的游戏场地,在这里,他可以尽情地玩。

平时,你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独立地玩,你只在暗地里注意他。

第2招:经常和孩子玩躲猫猫的游戏

当孩子注意力集中地玩玩具或游戏时,妈妈可以像躲猫猫一样轻手轻脚地出现在孩子身边,让孩子感觉妈妈一直都在,这样他就能更安心地玩了。接着,你再悄悄地离开,久而久之,孩子就会逐渐习惯母亲的短暂分离。

跟“都叫兽”学习如何应对儿童依恋症

第3招:让孩子陪你做家务

你在操持家务时,不妨让孩子坐在地板上,给他一块抹布、几个塑料盘子或碗,让他帮忙擦拭这些碗、盘;你在清扫房间时,不妨让他帮你启动吸尘器开关。当你在忙碌时,只要分配给孩子一个相应的“小任务”,让他有事可做,他就不会显得那么粘人了,而且还能让他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呢。

第4招:多带他出去走走

当孩子情绪烦躁、特别“依恋”你时,你可以带他外出走走,沿路指指点点,以此转移他的注意力、安抚他的情绪,并扩大他的视野。

第5招:做事前,专心陪孩子玩一段时间

在你准备做饭或做重要的事情之前,不妨和孩子一对一地玩上半小时,游戏时你要一心一意、全身心的投入,这样做后,他就不会老缠着你,让你做不了事了。

总之,幼儿时期孩子的心理发展任务就是——完成依恋,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父母必须用巨大的温暖、博大的爱去拥抱孩子,让孩子在安全、亲情的阳光中一天天茁壮成长。

导语:春节到啦,小朋友又收了不少红包吧!这些钱怎么管理比较好呢?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看这篇文章,说不定你会豁然开朗哦!

理财教育,你Hold住了吗?

最近听到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有个孩子喜欢吃零食,看到了就嚷嚷着要买,可妈妈不同意,就骗他说:“孩子,我们钱不够了,下次买行吗?孩子一听就不高兴了,伸手一指路旁的自动取款机,说:“妈妈,你到那里去按一下不就有了吗?”当然,这只是一件孩子的趣事,不过在我们身边确实有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金钱到底从哪里来,只知道问父母要,从提款机取。

很多家长都会问:“从几岁开始可以把一个普通的孩子培养成理财小能手?”最简短的回答就是:无论多大年龄,只要孩子开始对钱有兴趣,并能提出问题时就可以开始了。学龄前的孩子对于金钱的概念并不清晰,他们知道花钱,但并不懂得理财。作为家长,最聪明的做法就是积极引导孩子认识、管理和规划金钱,并使孩子从小体验收获和付出的乐趣。

理财教育,你Hold住了吗?

不少家长可能已经注意到,对身边事物充满好奇的孩子早就对钱币和银行等事物产生了兴趣,眨巴着双眼问这问那,这就是理财教育的最好时机。

1.当孩子拿着钱币细细观察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他简单地解释钱币的面值和作用。

2.当孩子按ATM自动取款机上的按键时,我们可以告诉他钱是怎么放进去的。

3.在超市里购物时,我们可以教教孩子挑选的方式,告诉他哪些好、哪些不太合适,哪些贵、哪些便宜,什么是打折、什么是拍卖,解释购买这些商品的理由,说明商品之间的价值关系,让兴致盎然的他愉快、自然而然地建立金钱和理财的概念。

理财教育,你Hold住了吗?

理财教育,你Hold住了吗?

在学龄前这个阶段,有一个现实而又重要的理财课题,即是让孩子了解:不是所有想要的东西都能得到,家长要对孩子过分的要求说“不”。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了诱惑的商品经济社会里,商场货柜或是电视广告里琳琅满目的各种玩具、食品都吸引着孩子的眼球,克制能力差的他难免会嚷嚷着要。这让不少家长头疼不已,但这也是我们培养孩子价值观的良好时机。

1.如果孩子要事实上不必要、带有奢侈意味的东西,即使买得起,也应该对孩子说“不”,并耐心向他解释不买的原因,告诉他买了用不上的东西就是浪费。当然,由于年龄和思维发展的限制,可能我们费尽了口舌,孩子仍坚持想要那个东西,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习惯听到你说“不”,并耐心听你解释原因。

2.爸爸妈妈自己要做好榜样,勤俭节约,我们的消费意识和经济行为是孩子的现实教材,如果家长总是用钱去评价一切,那么又如何教育孩子“钱并不是一切”,“钱并不能换来你想要的所有东西”呢?

3.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场所看一看,让他们了解支付家庭账单的钱是从哪里来的,知道爸爸妈妈工作辛苦,挣钱不易,同时也让他们懂得,只有劳动才有收获。

理财教育,你Hold住了吗?

理财教育,你Hold住了吗?

在孩子五六岁时,我们可以考虑给予孩子一定量的零用钱,帮助孩子从真正的消费行为中学习理财。家长必须认识到,零用钱是孩子学习理财的一个综合性的大课题,如果我们能处理好给予、消费、反思这些环节,孩子将会从中受益匪浅。

1.爸爸妈妈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储蓄罐,引导孩子在得到零用钱后有意识地将一部分拿去“喂小猪”,再用储蓄的钱去做更大、更有意义的事情。孩子会觉得“喂小猪”的形式十分有趣,同时可以享受到累积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自然就养成了储蓄的好习惯。

2.爸爸妈妈还要关注孩子花钱的过程。原则上,由孩子自己决定零用钱的用途,不要过多干涉。

3.爸爸妈妈可以建议孩子买一本属于自己的记账簿, 用以制定自己的消费计划,在花费过程中记录支出和结余(父母可以帮助孩子记账),并鼓励他在每周的家庭会议时分享。

4.爸爸妈妈可以把理财当成游戏与孩子一起分享。比如和孩子一起建立一个记账簿,让孩子记录一天内家里和他有关的开销情况,比如今天买书花了10元,买铅笔花了2元,把这些都记录在小账簿上。

5.在孩子购买东西时,爸爸妈妈要及时给孩子提些建议,“这个好不好用,是不是最需要的?”,并及时鼓励和肯定孩子好的做法和想法。

6.爸爸妈妈在对孩子的计划和消费账目提建议的时候,还应特别注意让孩子懂得不仅仅要满足当下的需要,还要意识到更大的梦想会需要长时间的金钱储蓄才能完成。

7.爸爸妈妈也可以引导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做些公益,如捐助灾区小朋友、捐助濒危动物、领养一棵小树,这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爱心、社会公德心和责任感。

理财教育,你Hold住了吗?

理财教育,你Hold住了吗?

对孩子的“挣钱”教育要谨慎。现在有些年轻家长很西化,在教育孩子上也是如此。他们会模仿西方的做法,让孩子以家务劳动来换取报酬,认为这就是理想的理财教育了。诚然,体验通过劳动得到报酬的过程确实可以使孩子产生成就感,这比光从家长手里要钱也更有积极意义和教育价值,但在具体做法上还是要仔细斟酌,不是所有的家务劳动都应给予金钱作为报酬。

1.不是所有的自我服务都要给报酬,因为这涉及到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家庭责任感以及爱的培养等问题。五六岁的孩子完全可以,也应该在生活上自我服务,比如孩子收拾自己的玩具、图书和卧室,家长如果觉得孩子做得很好,很自觉,为了表示肯定,可以用带孩子外出游玩的方式作为奖励。

2.如果孩子给生病的爷爷奶奶端水送药,及时的鼓励和赞扬就是最好的奖励。

3.当孩子因为要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而额外付出了劳动时,如孩子想通过收集、变卖自己的废旧玩具,来换得一些钱去捐助或购买有用的图书、玩具时,家长要给予支持,包括以钱的形式收购孩子的玩具,帮助孩子达成自己的心愿。

理财小实践:做一个经济旅游小达人

你的孩子是不是总会在周末嚷着要爸爸妈妈带他外出游玩?他通常没有特定的目的地,这次就让他为自己编订一个行程和预算表吧!

步骤:

1.当孩子嚷着要爸爸妈妈带他外出前,可以要求孩子为大家编订一个行程及预算表;

2.跟孩子共同收集出行的地点、交通等资料,作为行程和预算的基础。

3.提醒孩子,预算表要包括孩子及父母外出时的各项支出,在出发前,要孩子权衡一下各种开支。例如,在选择交通工具时,有时候会出现地铁方便、票价贵而公交车时间长、价格便宜的情况,就让孩子权衡情况,作出取舍。

4.游玩归来,父母与孩子一起记录和讨论一天的消费情况,反省消费是否合理,预算是否做得好。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