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11岁男孩被老师打致肋骨骨裂、脾脏破裂被切除。”12月20日,一则关于河北沧州市青县五年级男生马小明(化名)被老师暴打住院的帖子在网上传开。马小明之父马国才2......
“11岁男孩被老师打致肋骨骨裂、脾脏破裂被切除。”12月20日,一则关于河北沧州市青县五年级男生马小明(化名)被老师暴打住院的帖子在网上传开。马小明之父马国才21日表示,事发于12月15日下午,目前马小明仍未脱离危险。
12月21日,青县公安局新兴镇派出所一民警告诉澎湃新闻,目前该所已立案调查,马小明病情基本属实,其脾脏已被切除;事发前,马小明的确被一名老师打过,但其病情是否与被打相关仍需调查。
马国才告诉澎湃新闻,他是新兴镇戴庄子村人,马小明在戴庄子小学读五年级。12月15日下午4点多,班主任代某将马小明送回了家;代某告诉家属,当天马小明因与同学吵架被叫到办公室训话,在被代某打了之后,马小明捂住肚子说疼,浑身冒汗。
马国才说,当时代某并未说清自己是怎么打的马小明。当晚,马小明被送到青县人民医院治疗,经诊断,其5根肋骨骨裂、脾脏破裂,随后因情况严重脾脏被切除。不过,截至发稿,马国才未向澎湃新闻提供马小明的病历等诊断资料。
青县人民医院胸外科住院部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证实,目前马小明正在该处治疗,但具体病情需咨询其主治医师,住院科室不便透露病人情况。澎湃新闻多次致电该主治医师所在办公室电话,均无人接听。
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信奉棍棒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孩子采取不利于儿童心理成长的各种体罚措施,对于这样的做法究竟是否可取呢?体罚下的孩子心理究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对此,专家给出了十分否定的答复。专家指出,体罚已被证实是最落后最不科学的育子方法,那么体罚的危害有哪些呢,小编特意根据专家的介绍,做出了以下分析。
细数体罚的三大危害
体罚易使孩子形成暴力之上的心理意识。滥用体罚会使孩子学习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打孩子绝对不是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只会是对孩子的一种个性压抑,尤其是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弱者要服从于强者,暴力可以解决问题,这是很糟糕的。孩子往往会从父母那里学会了“以暴制暴”,学会了“打人经验”,染上了暴力行为。
体罚易使孩子在问题认识上感到很迷茫。美国一个专家小组分析调查了过去60年有关“打屁股”的案例,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童年经常挨“屁板”的人们更容易滋生侵略性、反社会的行为,更容易虐待配偶和孩子。
无论是打还是使用别的方式处理或惩罚孩子的过失的意义,不是针对事件的结果,关键的是针对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态度。批评、惩罚的根本目的与重点是让孩子思考事件的本身,而不是如何避免、减轻惩罚。
体罚有时反而让孩子无法吸取教训。当孩子对可能被惩罚的方式、轻重等考虑的越多,就越不关心事件本身的问题,从事件本身吸取的教训和经验越少!因为打骂只会使孩子不再在你的面前表现你不喜欢的行为,并非真的改正了,而躲到你背后,在你看不到的地方继续淘气,继续使坏;打骂只是让他学会了逃避,而没有学会什么是该,什么是不该的是非善恶
以上就是专家对于体罚的害处做出的详细分析,从这些介绍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体罚不仅不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而且在孩子的世界观形成也很不利。所以说,现代聪明的爸爸妈妈是不应对孩子用粗暴简单的教育方法的,科学合理的育儿知识才是主流。
新兴镇派出所民警表示,目前案件详情仍在调查中,虽然马小明的确被老师打过,但其病情是否与此相关仍未确定。
青县教育局安全办一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目前教育局领导已开会研究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