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孩子长到二三岁就能比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四岁时能基本掌握本民族语的口语了,到五岁以后能较清楚地复述听过的故事大意、看图说话或自己编简单的故事。正常情况下,发育晚的孩子与发育早的孩子相比有4-6个月的差异,超过这个时限,父母就要多加注意了。比如,绝大多数宝宝在2岁的时候能够说出比较完整的句子,而有的宝宝直到2岁仍然不会说话,但宝宝却显得非常聪明,说什么他都懂,而且让他做什么他都能做到,但就是不会说话,发音也不准。当他们有需求的时候总是用手来“比画”,最多配合一些简单的发音。
不会说话的宝宝也能通过耳朵接受信息,为他们日后的“说”打基础。如果父母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通过清晰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相应的动作传达给宝宝,不少家庭喜欢给孩子放电视剧、动画片,或干脆让宝贝玩手机、平板电脑。虽说宝贝可以安静片刻,但只能单方面地输入信息而没有交流的过程,也没有出现口型、表情,孩子无法学习。这两者都有可能导致宝贝语言发展滞后。因此,为了培养一个伶牙俐齿的宝贝,爸爸妈妈们,赶紧变得“话唠”起来吧!
宝宝会用“咿、呀、哈、呜”等声音表达自己的愿望,这恰是培养宝宝模仿发音的好时机。如此天天重复,就等于在他们的头脑中强化了这些语言,最终使孩子的语言模仿变得容易起来。身边物品,是教育宝宝学习语言的好工具。当孩子想表达自己的意愿时,父母不要马上替孩子说出来,应该引导孩子学习和使用新词汇。父母要鼓励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让孩子感受到语言的力量,从而为孩子使用语言提供正面的体验。
听不清别人讲话,或根本听不见声音,都会影响说话。他虽不会说出别人能懂的话,但,他说的那些“话”,有没有就是指“来、来”;他说“花、花”不是就是指“不、不”等等。虽然你们听不懂,但他说的时候却是代表了固定的含义的。
这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属于:“语迟”这一类,就是开口晚。如果认为他发音虽多,但指的东西很乱,或根本谈不上指什么,那么,最好带他去做一做智力测验(一次可能不准确,要做两三次),如果智商在正常范围(90-110),那就没问题,再等一等,教一教,看发展。如果低于70,就有智力问题了。这时,就要送他到训练、教育的专门幼儿园去接受特殊教育了。
家里人人都很忙,没有时间教他说话,而且家里人很少互相交谈,以致他生活在一个语言贫乏的环境中,也就不会说话了。
孩子可以透过妈妈的口气或肢体表现感受到情绪,这对孩子而言,是一种刺激,而这刺激的主要来源就是父母(或主要的照顾者),也可以透过说故事的方式增加与孩子说话的机会。除了和孩子多说话外,儿歌也是个不错的方法,有益说话的训练。
当孩子很专注或看某样事物时,父母可以利用与此事物有关的歌曲带入,也可以从歌曲中学习到新的词汇,还可以增近亲子间的互动。
每天晚上,爸爸妈妈最好让宝宝说说今天干了什么,开心的、不开心都可以说出来。然后,爸爸妈妈也要跟宝宝说说在工作中的事情。通过亲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宝宝的语言能力得到了锻炼,也能够加强宝宝和家长之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