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疾病库 >> 症状诊断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装支架并非一劳永逸 做好二级预防方可“安心”
2015-08-12阅读:10260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不少冠心病患者以为,装了支架血管通了,就可以松一口气。其实,冠心病是一个慢性、逐渐进展的过程,支架置入手术只是解决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病变。要维持血管的持续通畅,控制好冠心病,就要做好术后的二级预防,出现8个症状及时就诊查明。……

“动刀子”治病,在很多患者看来是根除疾病的好方法。手术切除胆囊,再也不会长胆结石;手术切除扁桃体,再也不会扁桃体发炎;……但对于慢性病,手术治疗却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儿。

不少装了支架的冠心病患者以为,支架打通了冠状动脉,血管通了,终于可以松一口气。然而,“支架置入手术只是解决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病变,冠心病是一个慢性、逐渐进展的过程,即使放支架那条血管打通了,其他部位、其他血管也可能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吴同果教授提醒,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要注意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加重才能保证血管的通畅,若一年内出现相关症状,马上到心内科复查。

装支架并非一劳永逸 做好二级预防方可“安心”

指导专家:吴同果,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广东省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和博士研究生导师、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客座教授及博士研究生导师。专于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周围血管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多种心血管病的介入性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的心脏起搏和射频消融治疗。

血管再狭窄不成“气候”

预防支架内血栓才是正题

药物支架问世前,血管再狭窄是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比较担忧的问题。然而,自从进入药物支架时代,血管再狭窄的比例从原来裸支架时代的20%~30%(术后一年内)下降到现在的5%以下。所以,血管再狭窄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现在冠心病患者术后最应该注意什么?支架内血栓和其他部位的血栓。“使用药物支架有一个矛盾,就是支架内血栓的风险变大,”吴同果指出,手术一年后,患者必须坚持服用联合抗血小板药物,预防支架内血栓。

另外,冠心病患者本身就有动脉粥样硬化的问题,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血栓形成的关键要素。所以,患者一年后还要服用其他药物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像阿司匹林这样的药物甚至要终身服用。

吴同果还提醒,如果患者除了冠心病,同时还合并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抽烟等,术后必须去除这些危险因素,控制好相关指标。比如,高血压患者要控制血压在140mmHg/90mmHg以下,高血脂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要小于2.0mmol/l,抽烟的患者要戒烟,糖尿病患者要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

术后出现8个症状别忽视

优先检查心血管再排查其他系统疾病

1.以胸骨中段为中心的发作性压痛、堵塞痛,持续3~5分钟,是心肌缺血的典型症状。此时应立即到心内科开通血运。

2.胸不痛,但胸闷,像被捆绑的紧束感,或是像有东西堵住胸口的感觉,这可能是心肌缺血的不典型症状。据吴同果介绍,不是所有心肌缺血的患者都会表现为典型的症状,约有一半患者的症状不典型,这也是导致病人容易误诊、漏诊的原因。除了胸闷外,少部分严重的患者会有濒死感,症状一般持续3~5分钟,有些患者持续十几分钟,一般不超过20分钟。若超过20分钟,要考虑是心肌梗死。

3.运动、劳动后出现上述心肌缺血的症状,休息后可缓解,即劳累型心绞痛,要考虑是否血管再狭窄;如果与活动无关,突然就心肌缺血,特别是放支架3个月内、1年内出现,则可能是支架内血栓。

4.术后出现憋闷、气不足,先查心脏再查肺功能。在临床上,确实有因肺功能引起冠心病患者气不足的情况。但是与心肌缺血、猝死相比,仅以气不足为主要症状的肺功能问题尚不致命。特别是老年人和做过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症状常常不典型,所以此时应该优先查心脏指标,没有异常后再排查肺功能。

5.术后出现心慌、心跳偷停类似于早搏的症状,先观察频率,若与心肌缺血症状同时出现,就要及时到心内科查查冠心病是不是加重了。吴同果指出,早搏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有些患者因紧张、失眠、咖啡因、浓茶等刺激后也可能出现。如果受到上述刺激才出现,可以先去除诱因,症状可自行缓解;如果术后心率一直很规律,突然出现偷停的感觉,就要警惕冠心病是不是加重,最好到心内科查查早搏的原因,及时纠正。

6.康复期手脚出现紫斑,而且难以好转,可能与服用的抗血小板药有关。吴同果解释道,做过介入手术、搭桥的患者,术后必须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至少一年,而抗血小板药物会抑制血液当中的血小板及其止血功能。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出现磕磕碰碰,患者皮肤容易出现紫斑,这是防止血栓药物起效的表现。

但是,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剂量下,可能有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紫斑,或刷牙的时候容易出血。此时,最好及时把这些情况反馈给主治医生,根据血液检查、支架种类、支架使用时间来判断是否需要改变药物剂量。此外,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减少磕磕碰碰,尤其是头部的碰撞。

7.术后服用他汀类药物出现肌肉酸痛,查查肌酶和心肌酶。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公认的能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增长,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防止其破裂和血栓形成的“良药”。所以,放支架术后的冠心病患者一般都要服用他汀类的降胆固醇药物,能减少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但他汀类药物确实有一个副作用,就是引起肌肉乏力、疼痛,严重时甚至会引起肌溶解(发生几率约万分之一)。所以,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出现肌肉酸痛,应先到医院检查肌酶和心肌酶。如果肌酸激酶超过正常值3倍就减量观察,超过正常值5倍就要停药。

8.患者术后情绪不稳定,唉声叹气、不愿与人交流,甚至引起胸闷等症状但检查无异常,此时要警惕患者是否有抑郁倾向。据了解,冠心病伴抑郁症的患者达到46.6%,重症者占13%。对此,吴同果提醒,从冠心病发病人群来说,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属于急躁型、A型性格,这类人好胜心比较强,压力比较大,由于冠心病多多少少影响到病人的生活和工作,加上患病后体力、精力的下降,这类患者更容易情绪不安,甚至出现抑郁。建议请分管的门诊医生或手术医生指导。

其实,只要按照医嘱用药和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绝大部分的病人都可以胜任目前从事的工作,寿命也和正常人相差不大。所以,医生要做好疾病教育,让患者清楚认识冠心病这个可控疾病,家人要鼓励术后恢复不错的患者,尽早参加工作和进行适当运动,多关心和包容,发现情绪异常及时带患者就诊。

一般来说,刚做完手术的患者一个月复查一次,康复比较好、病情比较稳定后可以3个月复查一次。病情变化或重症患者随时复查,复查时,患者和家属要带全病历、检查结果、出院小结,将用药情况、运动情况、心理状况与医生交流,方便医生做出最合适、最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内容加载中...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