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补是我们养生的一大必备工作,中国人素来重视“进补”,而骨头汤就是国人最推崇的 “补汤”。人们习惯长时间的熬汤,认为熬的时间越久,汤越有营养,越能达到“补”的效果,其实不然。营养学家解读 熬骨头汤进补的科学奥秘。
众所周知,骨头汤一般是用猪大骨经长时间熬炖而成,其汤中富含大量“软骨素”和 “骨胶原”,能提高人体对钙质的吸收和补充。
营养学家曾做过实验,他们选择蹄膀煲、草鸡煲、老鸭煲,通过检测发现蹄膀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加热1小时后明显增高,之后逐渐降低;草鸡肉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加热0.5小时后逐渐升高,蛋白质加热1.5小时,脂肪加热0.75小时可达到最大值;鸭肉的蛋白质在加热1小时后含量基本不变,脂肪含量在加热45分钟时升至最高值。
由此可看出,长时间煲汤并没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使这三种汤中的营养有所增;高,尤其是草鸡煲和老鸭煲,煲汤时间越长,蛋白质含量越低。
营养学家还对熬骨头汤进行了观察、实验,证实熬骨头汤一小时左右的浓度最为合适,这时骨头中的蛋白质 (其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已溶解到汤内,使熬出的骨头汤味道鲜美。如果再长时间熬炖,骨头汤中会溶解更多的油脂,喝多了会引起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如果熬骨头汤时加人海鲜、菇类、动物内脏等,久炖后还会使嘌呤含量增高,喝下后经肝脏代谢,会产生大量的硝酸,对人体有害。
另外,炖汤中加入绿色蔬菜,煮得太久会使蔬菜中营养素流失,而汤中钾含量和草酸盐都会增高,慢性肾病患者喝了可增加肾结石的风险。
因此,骨头汤要适量喝,不宜喝熬得过久、过浓的汤,更不能喝反复久熬的骨头汤。因为无论多高的温度,多久的.时间,也不能让骨骼内的钙质全部进入汤内,动物骨骼中所含的钙质不易分解,久煮反而会破坏骨头中的蛋白质。
炖汤前,先将洗净的骨头砸开,然后放人冷水,冷水一次性加足,并慢慢加温,在水烧开后可适量加醋,因为醋能使骨头里的磷、钙溶解·到汤内。如果需要加酱油,酱油也不宜早加,其他的作料,像葱、姜和酒不要放得太多,否则会影响汤汁本身的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