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胃散寒防治關節痛
2014-01-09阅读:10281 学员编辑 收藏
霜降節氣,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按中醫理論,此節氣為脾臟功能處於旺盛時期,由於脾胃功能過於旺盛,易導致胃病的發生,所以此節氣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復發的高峰期。
由於寒冷的刺激,人體的自主神經功能發生紊亂,胃腸蠕動的正常規律被擾亂;人體新陳代謝增強,耗熱量增多,胃液及各種消化液分泌增多,食慾改善,食量增加,必然會加重胃腸功能負擔,影響已有潰瘍的修復。
深秋及冬天外出,氣溫較低,且難免吞入一些冷空氣,可以引起胃腸黏膜血管收縮,致使胃腸黏膜缺血缺氧,營養供應減少,破壞了胃腸黏膜的防禦屏障,對潰瘍的修復不利,還可導致新潰瘍的出現。
同時寒冷的季節裡,大多數人喜歡熱食辣食,如吃火鍋、粥和辣食燒烤等,更是火上加油,增加對胃黏膜的刺激,可促使潰瘍面積擴大加深,使病情加重。
因此,中醫認為霜降須特別調理補養脾胃。
而且因為秋季進補是為冬季進補打基礎的,脾胃是後天之本,是氣血的生化之源,秋季不先把脾胃養好,冬季進補後承受不了,就會發生腹脹、不能消化甚至腹瀉等現象。
在飲食上,可常食用有益於健脾的山藥薏米粥及紅棗、牛肉、四季豆等。
平日可多吃點性溫熱而又不偏燥的食物,如核桃仁、黑豆等,或是服用一些滋補粥湯,如胡椒豬肚湯或黃芪、田七、葱白、生薑燉雞等。
對付霜降時節高發的胃痛,宜溫胃散寒。有意識地選擇一些暖胃食物,如南瓜、胡蘿蔔、甘藍、紅薯、花生等,可達到養胃暖胃的目的。
穴位按摩和胃止痛除食療外,我們還可通過穴位按摩緩解和治療胃腸疾病,常用穴位有中脘穴、天樞穴、足三里穴。
中脘穴
中脘穴是治療胃腸疾病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穴位。它位於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的中點,大約在肚臍向上一掌處。指壓時仰臥,放鬆肌肉,一邊緩緩吐氣,一邊用指頭用力下壓,6秒鐘後將手離開,重複10次,就能使胃部感到舒適。在胃痛時採用中脘指壓法效果更佳。
天樞穴
此穴位於人體中腹部,肚臍左、右三指寬處。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間三個手指下壓,按摩此處約2分鐘。天樞穴的主治病症包括消化不良、噁心欲吐、胃脹、腹瀉、腹痛等。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脊外側一橫指處。按壓6秒鐘將手離開一次,重複10次。可促進胃酸分泌,使胃部感覺舒服,而且還能起到止痛的作用。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