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疾病库 >> 预防保健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广医三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张莹:糖尿病高危人群应该重点防控
2015-12-23阅读:10365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2010年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1.6%,糖尿病前期率为50.1%。据估计,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中,约有1.139亿名糖尿病患者及4.934亿糖尿病前期人群。中国实际糖尿病患病人群绝不仅仅这个数据。据调查发现,中国糖尿病知晓率仅为30.1%,这意味着,有七成的糖尿病患者甚至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

近日,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教授等完成的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研究表明,2010年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1.6%,糖尿病前期率为50.1%。据估计,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中,约有1.139亿名糖尿病患者及4.934亿糖尿病前期人群。

事实上,这仅仅是保守估计,中国实际糖尿病患病人群绝不仅仅这个数据。据调查发现,中国糖尿病知晓率仅为30.1%,这意味着,有七成的糖尿病患者甚至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这对于患者来说是相当危险的。中国为何有如此高的糖尿病发病率?了解糖尿病的早期筛查非常重要,对此,小编采访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张莹主任了解具体情况。

广医三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张莹:糖尿病高危人群应该重点防控

专家简介:张莹,广医三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内分泌学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内分泌代谢病学博士,广东省糖尿病学会委员,法国国家科研中心访问学者。从事内分泌专业临床工作近二十年,经验丰富,擅长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包括糖尿病及其急性、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继发性高血压、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生长发育异常、骨质疏松、高脂血症等疾病诊治,尤对糖尿病、甲亢等疾病方面有较深造诣。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广州市卫生局科研课题多项,在国际内分泌学SCI期刊Journal of Molecular Endocrinology,Diabetelogia, Endocrine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曾获全国内分泌学会优秀论文奖。

发展中国家的糖尿病之殇

经济破荒 追赶基因致病

研究发现,在上世纪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一代人,其糖代谢异常发生的比例较之前后显著升高,饥荒年代时在农村后迁移城镇的居民,比未发生城乡迁移的城镇居民更易患糖尿病。这表明成年期追赶生长对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有直接影响。更可怕的是,这种追赶基因具有遗传倾向。

人类经过数万年的进化,在食物匮乏的年代,脂肪细胞参与能量的储存,而在营养过剩的情况下,脂肪细胞过度储存能量却反而对身体极为不利,比如肥胖就是II型糖尿病的致病因素,而肥胖带来的高血压、高血脂、代谢异常等疾病更是与糖尿病互为诱因,相互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虽然物资充足,生活方式却越来越不健康,张莹主任补充道:“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我国是全球第一,这与国人体质的总体下降有关,我们已经注意到这个现象。早在2007年的全国性调查报告指出,糖尿病的发病率为9.7%,其实远远不止这个数字”。

重点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

必要检查一年至少一次

糖尿病高危人群包括但不限于以下12种情况:1.年龄≥40岁;2.葡萄糖调节受损史;3.超重,肥胖,中心型肥胖;4.久坐;5.II型糖尿病家族史;6.巨大儿生产史或妊娠期糖尿病病史;7.高血压;8.血脂异常;9.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10.一过性的类固醇性糖尿病病史;11.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2.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症药物治疗者。

张莹主任介绍,对于成年糖尿病高危人群,不论年龄大小,宜及早开始糖尿病筛查。空腹血糖筛查就是简单易行的糖尿病筛查方法,可以作为常规筛查方法。然而,单独检查空腹血糖容易漏诊,正常不能排除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还应该做口服糖耐量试验(75gOGTT)。“我国目前体检普及率尚不高,但是对于糖尿病重点防控对象,一年至少做一次糖尿病筛查,高危人群应该重点防控”,张莹解释道。

对于除年龄外无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宜在年龄≥40岁时开始筛查,首次筛查结果正常者,宜每3年至少重复筛查一次。

糖尿病早期筛查有新进展

基因和免疫方法已在科研

从基因的角度出发进行糖尿病筛查并非不可能,然而,糖尿病作为多基因疾病,并非由单一基因主导,因此目前这种方法还处在科研阶段。尽管如此,许多科学家仍对基因疗法信心满满,基因治疗是目前医学科研的总体方向,可以实现彻底治疗疾病的可能。对于糖尿病的早期筛查,有助于达到精准定位的目的。

正如张莹主任介绍,“按目前的情况来说,运用基因以及免疫的方法进行糖尿病筛查尚未在临床实现,主要是在科研阶段”,而无论科学技术如何发展,良好的生活方式始终是预防以及治疗糖尿病的有效途径。(通讯员:黄贤君)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