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动物黄油,英文名为butter。它是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油脂,所以,有些地方又把它叫做“牛油”,或者动物性黄油。黄油中大约含有80%的脂肪,剩下的是水及其他牛奶成分,拥有天然的乳香(在逐渐融化状态下,可以闻到淡淡的乳香。在冷冻和较硬的状态下,不容易闻到味道,只有逐渐软化后,才会有味道挥发)。
动物黄油在冷藏的状态下是比较坚硬的固体,而在28摄氏度放置一段时间,会变得非常软,这个时候,可以通过搅打使其裹入空气,体积变得膨大,俗称“打发”。在34摄氏度以上,黄油会溶化成液态。
植物黄油的英文名是margarine,它的其他中文名称很多,比如植物黄油、人工奶油、人造黄油,以及音译的玛琪琳、麦琪林等等。看到这么多名字如果觉得有点儿“晕”了,那么,记住它的英文名吧,这样就不会买错了。
植物黄油顾名思意,并非真正的黄油。它是将植物油部分氢化以后,加入人工香料模仿黄油的味道制成的黄油代替品,在一般场合下都可以代替黄油使用。而且,因为是人造的,所以,它拥有很灵活的熔点。
植物黄油的第一个弱点就是口感的生硬:人工香料又怎么能比得上黄油的天然?而且,它的口感吃起来让人觉得不舒服。所以,如果想要作出档次高的西点,烘焙师们仍然坚持使用动物黄油。植物黄油的第二个弱点更为致命,植物油经过氢化后,会产生反式脂肪酸;早期人们对反式脂肪酸认识不够,所以植物黄油应用比较广泛。但随着现在研究的深入,反式脂肪酸的危害越来越被认识到,尤其对心血管的危害极大。植物的,不一定是健康的!
欧洲已经禁止西点店出售用植物黄油制作的点心了,原因就是不健康。植物黄油低温不凝固、高温不熔化,那么进入人体后也不是那么容易消化,好比吃了塑料袋(让人想起石蜡),做出来的糕点虽然不怕高温、严寒、运输、储存,但是入口不化、味如嚼蜡(典型的就是代可可脂巧克力)。 单比较植物黄油和动物黄油做出来的烘焙西点,无论制作过程的简易度、成品形态估计植物黄油都能胜一筹,但是从健康的角度来看,宁愿多花一倍的价格,购买天然动物性黄油!
3.1、温度法
真正的动物黄油具有固定的硬化点、软化点和液化点,它在0~4度是坚硬的固体,在28度呈可以打发的软化状态,在34度完全变成液体。我们可以用这三种温度来测试它,如果有一项指标不符合都不是真正的动物黄油。
3.2、凝固法
把黄油加热到完全变成液体,然后任其自然降温凝固。在黄油刚刚开始凝固的时候,我们注意观察黄油的表面。如果能发现一些牛奶状的液体,它就是动物黄油。如果发现一些色拉油状的液体,它就是植物黄油。如果只发现一些黄色的水,而且根本无法恢复到加热前的状态,它就是劣质的植物黄油。
3.3、闻香味
如果你的鼻子足够灵敏,还可以用闻香味的方法识别是不是真正的动物黄油。因为动物黄油具有非常纯正的乳香味,而植物黄油则是人工合成的香精味。
好的黄油在室温下应该是密实平滑,没有气泡,没有鼓包,不粘,不易碎,无附着水汽。
黄油一定要用锡纸裹好,跟有强烈异味的食品分开存放在冰箱冷藏。锡纸能防止黄油被光和空气氧化变质。
切一块下来,如何外面的颜色和里面一样,说明新鲜。如果外面比里的深,说明黄油已经被氧化了。这时你可以把黄油冷冻大概6个月的时间,解冻后再使用。
建议最好不用冷冻的黄油。因为冷冻会影响黄油的质地,改变它的含水量。这样黄油软化的时候就会因为水滴而颗粒化。
1、不可多食
黄油中也含有大量的脂肪,因此每天摄入量不能过多,过量食用就会引起高脂血症、脂肪肝和肥胖症。
2、禁忌人群
糖尿病人、孕妇、肥胖者忌食;湿热体质,阴虚体质也不宜食用;男性不宜多食,因为摄入过多可能导致前列腺肥大。
3、适宜人群
出现头晕、乏力、易倦、耳鸣、眼花症状人群;皮肤黏膜及指甲等颜色苍白,体力活动后感觉气促、骨质疏松、心悸症状的人群。
4、存放阴凉处
黄油具有增添热力、延年益寿之功能。寒冬季节人畜受寒冻僵时,常用罐饮黄油茶、黄油酒来解救。黄油通常适宜做烹调食物的辅料,在饮食方面,黄油老少皆宜,每次10~15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