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食疗养生 >> 食谱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腊味煲仔饭,隔夜腊味煲仔饭
2016-11-22阅读:9791 学员编辑 收藏
一、隔夜的腊味煲仔饭还能不能吃
二、腊味煲仔饭的食用注意事项

隔夜的腊味煲仔饭还能不能吃

腊味煲仔饭主要材料是米饭和腊味,如果材料不变质的情况还是可以吃的。

剩米饭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大多时候,米饭看上去没有异样,也未发馊、变酸,但入口不爽、微有发粘或稍带异味,也必须彻底加热后食用;隔夜菜因受到食用时的污染,又存了一段时间,菜中微生物含量较高,确实存在卫生问题,食用不当会影响健康。

隔夜的腊味煲仔饭还能不能吃

有人说,剩菜不能隔夜,会有毒;还有人听说剩菜营养素会严重损失,吃也无益。事实上,剩菜是否能吃,要看剩的是什么,剩了多久,在什么条件下储藏,重新加热是什么条件。那么减肥瘦身的美眉们就不要为健康所发愁了!

隔夜的腊味煲仔饭还能不能吃

一般隔夜饭的话比隔夜菜要好的毒,隔夜菜才是非常的不建议吃,那个对身体危害太大,甚至有可能致癌,米饭的话就比隔夜菜还一些,不过注意米饭里面不要放菜之类的东西,混在一起隔夜之后很容易导致变质的,这一点要注意。

腊味煲仔饭的食用注意事项

吃煲仔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油太多,脂肪超标。煲仔饭将食材和米饭一起蒸煮,常用食材如腊味、五花肉等,都含较多脂肪。蒸煮时肉里的油分渗入饭里,每一口饭都避不开肥油。许多商家为了让煲仔饭更香,米粒不粘锅,还会在煲内抹一层油,无形中又增加了脂肪的摄入量。吃煲仔饭时应该尽量选择鸡肉、排骨和牛肉等含脂肪相对较少的食材。

隔夜的腊味煲仔饭还能不能吃

问题二:盐分过高。最经典的煲仔饭是“腊味煲仔饭”,可是,腊肉、腊肠、腊鸭等加工肉类,盐分偏高;再加上煲仔饭通常会放不少酱油,因此含盐量往往不低。要少吃“腊味煲仔饭”。一旦小店使用了不合格的腊味,可能还存在过量使用发色剂等不安全因素。另外,要控制吃煲仔饭的次数,一周别超过一次,肾病、高血压患者及孕妇更要少吃。

问题三:过多食用锅巴可能有害。不少人吃煲仔饭最爱吃的就是焦黄脆香的锅巴。但研究证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经长时间高温加热,有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就此,大家吃煲仔饭时,要少吃锅巴,尤其是过焦过糊,甚至已经发黑的锅巴。消化不太好的人,也要少吃这类煲仔饭。

问题四:分量太多。吃过煲仔饭的人都有体会,大大一煲,自己却不知不觉间都咽下肚了。据报道,成人每餐适宜饭量为1~1。5碗,即约150~225克米饭;而餐馆里的煲仔饭,一般都有1。5~2碗饭。吃煲仔饭一定要量力而为。饭量较小的人,最好两人分吃一份。

问题五:缺乏膳食纤维。煲仔饭的配料以肉类为主,只搭配少量青菜,缺乏膳食纤维,与“菜多肉少”的健康饮食原则背道而驰。建议吃煲仔饭一定要多搭配蔬菜。菜心、生菜等常见的绿叶菜都可以。因为煲仔饭本来就盐多油多,配的蔬菜最好以水煮、水焯为主,不要再吃含油量高的炒菜。

腊味煲仔饭做法:

主料:广式腊肠,大米,鸡蛋,小油菜,盐,油

调味汁:一汤匙耗油,一汤匙凉开水,两汤匙六月鲜生抽,半汤匙白糖,半汤匙麻油

做法

1、准备材料。

2、取一砂锅,在锅底薄薄的抹一层油。

3、把大米洗净放入锅中,倒入水,米和水的比例为1:1。5,浸泡一个小时。

4、浸泡好的大米,加入半汤匙色拉油拌匀。

5、将锅子移至火上,大火煮开后立即转小火,盖上盖子焖煮。将米饭煮至8成熟。

6、把腊肠切片,再切点姜丝。

7、锅中水份快干时,在米饭表面铺上腊肠和姜丝,再打个鸡蛋进去。盖上盖子再小火煮五分钟后关火,不要开盖,继续盖着盖子焖15分钟。

8、把小油菜洗净,锅中水烧开,放点盐,滴几滴油,放入小油菜烫熟。捞出沥干水份。

9、做调味汁:一汤匙耗油+一汤匙凉开水+两汤匙六月鲜生抽+半汤匙白糖+半汤匙麻油拌匀。

10、焖好的米饭开盖,排入小油菜,浇上调味汁,拌匀即可食用。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