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湿冷、发绀、苍白、脉搏细速、呼吸急促、血压下降明显是休克的常见症状。
1、休克早期 病人神志清醒,但烦躁不安,可焦虑或激动。面色及皮肤苍白。口唇和甲床略带青紫。出冷汗,肢体湿冷。可有恶心、呕吐。心跳加快,脉搏尚有力。收缩压可偏低或接近正常,亦可因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而偏高,但不稳定;舒张压升高,故脉压减低。尿量亦减少。
2、休克中期 临床表现随休克的程度而异。一般中度休克时,除上述表现外,神志尚清楚,但软弱无力、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意识模糊。脉搏细速,按压稍重即消失,收缩压降至10.6kPa(80mmHg)以下,脉压小于2.7kPa(20mmHg),表浅静脉萎陷,口渴,尿量减少至每小时20ml以下。重度休克时,呼吸急促,可陷入昏迷状态,收缩压低于8kPa(60mmHg)以下,甚至测不出,无尿。
3、休克晚期 在此期中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广泛的心脏器质性损害。前者引起出血,可有皮肤、粘膜和内脏出血,消化道出血和血尿较常见;肾上腺出血可导致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胰腺出血可导致急性胰腺炎。可发生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脑功能障碍和急性肝功能衰竭等。
所谓休克的潜伏期即是休克代偿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交感-肾上腺轴兴奋,病人表现为神志清醒,兴奋或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心率、呼吸增快,尿量正常或减少,舒张压可升高,脉压减小。
1、急性脏器衰竭。可见有急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脑功能障碍和急性肝功能衰竭等。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主要发生在休克晚期,引起皮肤、粘膜和内脏出血,可使血容量减少,进一步加重休克症状。
3、其他并发症。如血压降低,血钾增高,肝性脑病,动脉血氧饱和度、静脉血氧含量下降引起的呼吸性酸中毒,脑供氧不足,代谢性酸中毒等。
伤后1-2天禁食或少进食,第3天开始以少量试餐开始,如米汤、安素等,3-6次/日,每次50-100ml,以后逐步增加牛奶、肉汤等,每日可进3-8餐,以清谈、易消化饮食为宜。
1周后可将流汁饮食改为半流汁饮食,进食肉末粥、鱼米粥、蒸蛋、面条等。
此后要为要为病人提供充足的热能和蛋白质,多食用优质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家禽等。
忌食刺激性食品,如辣椒、酒、醋、胡椒、姜等。
忌食螃蟹、田螺、河蚌等寒性食物。
忌坚硬、难消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