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清淡流质饮食:不需禁食者,发病初宜给清淡流质饮食,如蛋白水、果汁、米汤、薄面汤等,以咸为主。
1.2、早期禁用牛奶、蔗糖等易产气的流质饮食。有些患者对牛奶不适应,服牛奶后常加重腹泻,要慎用。
1.3、高蛋白、高热能:每天热能为2500~3000kal,蛋白质每天供给100g,以补充人体因长期腹泻所消耗的能量,改善贫血和营养不良状态,恢复体重。
1.4、低脂肪和低食物纤维:每日脂肪供给量为40g左右,过多脂肪不易消化,且脂肪酸可刺激肠蠕动。低纤维素可减少肠蠕动刺激。
1.5、腹泻基本停止后,可供给低脂少渣半流质饮食或软食。少量多餐,以利于消化,如面条、粥、馒头、软米饭、瘦肉泥等。仍应适当限制含粗纤维多的蔬菜水果等,以后逐渐过渡到普食。
2.1、急性感染性腹泻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主要通过水、食物传播,不良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亦可导致感染发病。市民在外就餐、旅游时应注意预防,如不喝生水、不食用不洁、腐败、无证和不符合卫生的食品。
2.2、注意饭前便后洗手,从而可有效预防感染性腹泻的发生。
2.3、急性腹泻病人要调理好饮食,给易消化的食物,以减轻胃肠的负担,注意急性腹泻不宜急于补益,因往往欲速不达。
感染性腹泻是指各种急性、慢性的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引起肠道炎症所致的腹泻。我们也把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称为感染性腹泻,为狭义上的感染性腹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类传染病。
高发人群:农村人群及饮食习惯不好的人群。
危害:
感染性腹泻的重症表现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还可导致一些较严重的后遗症。经常发生的有以下几种:
1、尿毒综合征
由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引起的最多,还有O26、O111等菌型也可发生,患者以儿童和老年人多见。此征多见于血水样便或黏液血便患者,并发生在病程的中后期,或突然出现少尿或无尿时。病人呕吐物可有血性液体,或出现黑便,尿中有蛋白或发生血尿,皮肤可见出血性瘀斑,尤其在曾做注射和体位受压部位。B超检查可见肾脏肿大,回声增强。因此,在抗菌治疗中应避免使用肾毒性抗生素。
2、格林巴利综合征
这是一种急性四肢软瘫、肌肉麻痹类疾病,国内外研究认为此病的发生大多与空肠弯曲菌感染有关,是由于激发周围神经脱髓鞘而引起。空肠弯曲菌在腹泻病中的感染率仅次于痢疾杆菌,家禽、家畜普遍带菌。此病多由染菌的猪肉、牛肉、鸡肉和牛奶等禽畜食品传播,被污染的水和蔬菜也可使人感染。大部分患者在腹泻症状好转后出现四肢软瘫,并逐渐加重,以致不能行走。严重者可出现饮水呛咳、咽喉麻痹及呼吸肌麻痹等。此病病死率约为5%,约15%的病例致残。
3、肠道外的其他重症
表现由于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种类多、分型复杂,在发生腹泻时还可引起多种肠道外重症表现,比如,咽峡炎、心肌炎、败血症、脑炎、脑膜脑炎、肝炎、关节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肺炎、胸腔积液等。对此,医生和病人均应注意观察,及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