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室间隔缺损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鱼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
一般心脏术后早期过多的摄入会加重心脏的负担,不利于恢复,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是一个比较常见简单心脏手术,如果身体恢复良好,不需要严格控制饮食,适量即可。复查情况根据手术医院的要求有不同,一般是1个月后。
室间隔缺损手术后饮食量控制分两种情况:
1.1、若室间隔缺损手术前孩子身体发育正常,没有心衰的表现,胸片示心脏大小基本正常,尿量好,现在就完全可以正常饮食了。
1.2、若术前孩子有心衰症状,胸片示心胸比>0.65,术后需口服地高辛和利尿药三个月,此外也要控制饮水三个月。一天的入量约为150ml/kg,乘以现在的体重你就可以估算出一天的总量了。若孩子尿量好(也就是说吃进去的可以排出来)量还可以再增加。
2.1、新生儿室缺尽可能采用母乳喂养,并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按需喂奶。
2.2、新生儿室缺患者要分段喂食,一次不能喂太多,中间应给予休息及排气数次。
2.3、新生儿室缺患者喂奶较好抱着喂,而发绀型先心病患儿采膝胸体位(膝盖靠近胸口),有助于增加吸吮力,更能消化,病婴不易疲倦。
2.4、喂奶时随时注意患婴情况,如出现发绀,呼吸过快时,就立即停止喂奶。
2.5、喂奶完毕之后,应拍背排气,予右侧卧位,抬高床头并观察有无溢奶。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ltal defect,VSD)是指在室间隔的任何位置上存在左右心室之间的异常交通。此病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在我国几乎占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一半。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畸形并存,发绀型先心病能存活者约50%伴室间隔缺损。绝大多数是单个缺损,偶尔多个。0.5~3cm直径大小,较小的缺损边缘为纤维环,较大者多为肌组织。
高发人群:多见于婴幼儿。
危害:
引起的并发症:
1、感染性心内膜炎
在1岁以下婴儿很少见。Corone等的一组患者中,以15~29岁的发生率最高。一般说来,生存时间愈长,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机会愈大。根据文献统计,发生率达25%~40%。但从抗生素和化学疗法广泛应用以来发生率大为降低,约5~6%,低到2~3.7%。不过其患者年发生率仍为0.15%~0.3%。
2、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室间隔缺损位于右心室流出道和室上嵴下方者,容易伴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Nodas报告发生率为4.6%,Tatsuno报告为8.2%。造成关闭不全的原因有二:
2.1、缺损位于主动脉瓣环的紧下方,瓣环缺乏足够的支持。高速的分流自左向右喷射时,把主动脉瓣叶拉向下方,先使其延长,再产生脱垂,形成关闭不全。如不及时修补缺损,关闭不全将逐渐加重。
2.2、有些缺损边缘变厚,机化收缩,甚至形成纤维带,牵拉主动脉瓣,产生关闭不全。
3、传导阻滞
膜部缺损边缘的心内膜继发性纤维化,压迫邻近传导束,产生完全性或不完全性传导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