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药原则
1.1一般病例予特别护理,止血(维生素K1、输新鲜血或血浆)、镇静、止惊(鲁米那、安定)、降颅压(速尿、甘露醇、地塞米松)和其他辅助药物为主。
1.2对伴有呼吸衰竭的重症病例,在一般病例用药基础上,给予呼吸兴奋剂(洛贝林),防治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1.3对硬膜下出血伴颅内压增高者,先穿刺抽液,无效才外科分流术治疗。
1.4对颅内出血合并脑积水者,药物治疗2周无效可考虑外科分流术治疗。
2、止血药
新生儿颅内出血治疗可以使用酚磺乙胺(止血敏)、卡巴克络(安络血)、维生素K1和立止血(reptilase)等。
3、控制惊厥
有惊厥时可用苯巴比妥或咪达唑仑和地西洋等抗惊厥药。
抽搐应与窒息缺氧后脑水肿、低糖、低钙、低钠、低镁血症、维生素B6依赖症、颅内畸形、感染、核黄疸等鉴别。
肌张力低下应与先天愚型、重症肌无力,先天性肌弛缓综合征、心型或肌型糖原累积病等相鉴别。
保持患儿安静,避免搬动或尽量减少刺激性操作;维持血压正常,保证热量足够供给,注意液体平衡,纠正酸中毒。
严密观察病情 注意生命体征改变,如意识形态、眼症状、囱门张力、呼吸、肌张力和瞳孔变化。仔细耐心观察惊厥发生时间、部位,避免漏诊。定期测量头围,及时记录阳性体征并与医生取得联系。
保持绝对静卧 减少噪声,一切必要的治疗、护理操作要轻、稳、准,尽量减少对患儿移动和刺激,静脉穿刺最好用留置针保留,减少反复穿刺,避免头皮穿刺,以防止加重颅内出血。
合理用氧 根据缺氧程度给予用氧,注意用氧的方式和浓度。病情好转及时停用。
合理喂养 根据病情选择鼻饲或吮奶喂养,保证热量供给。
准时用药确保疗效。
维持体温稳定 体温过高时应予物理降温,体温过低时用远红外辐射床、暖箱或热水袋保暖。避免操作后包被松开。
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物品压迫胸部,影响呼吸。
健康教育 鼓励坚持治疗和随访,有后遗症时,教会家长对患儿进行功能训练,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加强围生期保健工作,减少异常分娩 所致的产伤和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