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要卧床休息4~6周,镇静、镇痛,避免用力和情绪刺激。避免用力大小便,防止剧烈咳嗽等。烦躁不安者适当应用止痛镇静药物,稳定血压,控制癫痫发作。去除疼痛等诱因后,如果平均动脉压>125mmHg或收缩压>180mmHg,可在血压监测下使用短效降压药物使血压下降,保持血压稳定,力求平衡卒中、高血压相关再出血的风险和维持脑灌注压之间的关系。可选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或ACEI类等。可腰穿放脑脊液,每次放出10ml,每周进行2次,其可降低颅内压,减少头痛,同时能快速减少脑脊液中的血液成分,降低正常颅压脑积水的发生率。但是,腰穿放脑脊液时应缓慢,因为颅内压很高时,易发生脑疝。
辨证,肝肾阴亏,肝阳化火上扰。
治法,平肝潜阳,滋阴熄风。
方名,降肝汤。
组成,羚羊角0.6克(冲服),生石决30克(先煎),生地18克,白芍18克,炙甘草3克,地龙9克,竹茹9克,黄芩9克,丹皮9克,郁金9克,钩藤12克(后下)。
用法,水煎,灌服或鼻饲,每日1剂。
辨证,瘀血内阻,经隧不通。
治法,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方名,加减化瘀止痛汤。
组成,当归10克,赤芍9克,桃仁9克,红花9克,川芎6克,丹参9克,田七末3-6克(冲服),生地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指导患者在急性期卧床休息,取平卧位为好,以保证脑血流供给、减轻脑组织缺血状况。
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帮助患者做患肢及关节的被动运动。
造成现在的症状表现,只有恢复大脑神经功能,病情才会明显好转,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做主动锻炼。尽早下床活动,从起床、患肢平衡、站立、行走进行训练指导,逐步增加活动范围和次数,最后帮助进行上下楼梯训练,让患肢得到运动,利于功能的恢复。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需要细心。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了最基本的护理知识,这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是十分有利的,多给患者按摩能促进血液循环,本来在床上没有运动就容易导致肌肉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