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指由于外物造成的、头脑部肉眼可见的伤,一般可引起严重的后果。脑外伤常引起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碍。这主要取决于损害是在脑组织的某个特定区域(局灶性)还是广泛性的损害(弥散性)。
头痛可给予镇痛药,但不宜用麻醉药或吗啡类药品,以免成瘾。如罗通定(颅痛定)、左旋千金藤立定、萘普生、肠溶阿司匹林、布洛芬。
头晕可给予苯海拉明、叁氯叔丁醇等。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可给予谷维素、异丙嗪、γ-氨酪酸(γ-氨基丁酸)、哌甲酯(哌醋甲酯)、阿托品(硫酸阿托品)、东莨菪碱等。
兴奋病人可给予奋乃静、地西泮(安定)、奥沙西泮(去甲羟基安定)等。
抑郁病人可给予谷氨酸、γ-氨酪酸。
主要是肢体运动功能的训练。首先要从多坐起来以克服姿势性低血压开始,接下来要训练病人的坐姿躯干平衡能力,使病人能不靠支撑也能坐好;然后是站姿平衡、训练行走能力,有时也要借助拐杖、助行器或支架的辅助,来达成平衡、安全的行走能力。
主要是上肢功能的训练。从上肢动作的诱发训练与整合,到独立自我照顾日常生活功能的训练,最后是职业重建的训练。
吞咽进食功能的训练、说话沟通能力的训练。
可以使用药物来改善病人的情绪和行为。要教导家属或照顾病人的人:在躁动的时期要避免过度刺激病人;要能了解病人的行为能力、记忆力、注意力和情绪方面的问题,其实是脑外伤后的症状表现之一,要能体谅容忍病人情绪失控、暴躁易怒的情形。为了安全的考虑,必须紧紧跟着病人,但不一定要过度干涉病人的行为。
关心病情,悉心开导,解除病人对“脑震荡后遗症不能医治”的误解。对患者的病痛应表示关注、耐心开导、解除忧虑,使病人树立信心,才能认识疾病、战胜疾病。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生活环境,避免外界的各种不良刺激。鼓励病人下床活动,多参加户外活动,锻炼身体,生活规律化,纠正不良习惯和嗜好,尽早恢复力所能及的工作,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主动参与社会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到心情开朗、情绪稳定、工作顺利、家庭和睦,则更有益于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