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胆囊功能差怎么治疗
1.1、一般治疗
调整生活规律以保证规则的进餐时间,进餐时心情平和愉快,食物细嚼慢咽,午餐后小憩,充足的睡眠,规律的体育锻炼,减少或避免情绪波动。脂肪含量可一般,但如高脂肪食物能减轻症状,亦可食用。
1.2、药物治疗
轻症患者可应用镇静药及抗胆碱能药物,如地西泮(安定)、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等可能奏效;亚硝酸戊酯和硝酸甘油也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因而能缓解括约肌痉挛而发挥作用,但可有全身性的不良反应,且长期应用后可发生耐药现象而不能发挥作用;胰高糖素、缩胆囊素及蛙皮素尽管都可能有效,但由于其价格昂贵、使用不便及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故而限制了其使用的广泛性。
2、胆囊功能差的检查
口服胆囊造影或B-型超声可发现胆囊增大,脂肪餐后胆囊收缩功能不良。在除外(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系感染等)胆道器质性疾病情况下,始能考虑本征。具体查一下胆囊的功能,肝功能有无异常的肠胃不和腹泻等现象,查一下血象,看看有无异常的神经系统的问题。
3、胆囊功能差的诊断
3.1、懒胆囊:无动性胆囊,胆道运动功障碍的主要类型之一,约占8%。此型特点为空腹状态下胆囊体积增大,外型似“U”形,脂肪餐后胆囊收缩和排空减慢。然而,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者若同时存在胆囊壁变薄和黏膜严重受损时,甚至根本看不到胆囊。
3.2、 胆道运动功能障碍:包括胆道运动功能失调(dyskinesis,即胆道排空速度异常)、胆道张力异常(dystonia,即胆道肌张力异常)和胆道共济失调(ataxic,即胆道各部分间协调障碍)。
3.3、胆汁淤滞:是影像学诊断,大多数胆囊结石的早期可表现为胆汁淤滞继而形成胆泥、结石。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尿三胆异常,血胆红素升高,肝功异常(如ALT、AST、r-GT、ALP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B超、CT检查可见胆囊肿大、胆管有否扩张及结石,ERCP、PTC检查可更清楚显示肝内外胆管内的病变。
3.4、胆囊壁纤维化:当胆囊壁发生炎症并出现纤维化时,则胆囊呈收缩状态,即所谓的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3.4.1、胆囊内结石可无阳性体征,少数结石过大时可触及胆囊。
3.4.2、胆囊管内结石者,右上腹压痛,Murphy征阳性,右上腹可触及肿大的胆囊、有压痛,如出现胆囊穿孔可有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急性腹膜炎的体征。部分病人可出现黄疸。
1、山楂
山楂中含山楂酸等多种有机酸,味酸甘,并含解脂酶,入胃后,能增强酶的作用,促进肉食消化,有助于胆固醇转化,对于吃肉或吃油腻物后感到饱胀的人,吃些山楂、山楂片、山楂水或山楂丸等,均可消食,山楂还可利胆汁,促进胃液分泌。
2、玉米须
玉米须有利胆、利尿等作用。玉米浑身是宝,连玉米须都可以用来煮水当茶喝,有消除水肿、降低血糖、清热祛湿、清肝利胆的功效。
3、蒲公英
蒲公又名婆婆丁,它的主要功能是清热解毒,消肿和利尿。它具有广谱抗菌的作用,还能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利胆和保肝护肝的作用。
4、莲藕
莲藕中含有黏液蛋白和膳食纤维,能与人体内胆酸盐,食物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结合,使其从粪便中排出,从而减少脂类的吸收。莲藕和绿豆搭配食用,能健脾开胃、舒肝利胆、清热养血、降血压,适用于肝胆疾病和高血压患者。
1、急性胆囊炎不少患者在进油腻晚餐后半夜发病,因高脂饮食能使胆囊加强收缩,而平卧又易于小胆石滑入并嵌顿胆囊管。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背放射;常伴发热、恶心呕吐,但寒战少见,黄疸轻。腹部检查发现右上腹饱满,胆囊区腹肌紧张、明显压痛、反跳痛。
2、慢性胆囊炎症状、体征不典型。多数表现为胆源性消化不良,厌油腻食物、上腹部闷胀、嗳气、胃部灼热等,与溃疡病或慢性阑尾炎近似;有时因结石梗阻胆囊管,可呈急性发作,但当结石移动、梗阻解除,即迅速好转。体查,胆囊区可有轻度压痛或叩击痛;若胆囊积水,常能扪及圆形、光滑的囊性肿块。
3、胆不好的人都会出现低热乏力,恶心呕吐,厌油腻,大便异样,腹部不适,皮肤黄染、易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同时免疫力下降,皮肤都有粉刺、痤疮,有的伴有水肿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