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样病变分为非肿瘤性和肿瘤性两大类。非肿瘤性约占PLG的80%以上,其中以胆固醇性息 肉最常见,其次为炎性息肉、腺瘤样息肉和腺肌增生等。肿瘤性息肉以腺瘤多见,其次为胆囊癌、 血管瘤、平滑肌瘤、脂肪瘤、血管肉瘤、平滑肌肉瘤和淋巴瘤等。PLG治疗关键在于识别肿瘤性和癌前病变,如确系这类病变,则应及时手术切除.对于非肿瘤性病变一般无特殊治疗,允许临床随访观察。
CPs病人绝大多数无临床症状,且胆囊功能良好。此类病人应予定期BUS随访(3~6个月)。若出现明显症状或PLG迅速增大时才考虑手术。如届时胆囊功能良好,可作经皮胆囊镜息肉摘除。此类息肉往往<10mm(82%),以多发性为主(75%)。外观呈桑葚状,蒂细如线,质脆易落,因而很易摘除。如胆囊功能不良,则可作腹腔镜胆囊切除(LC)。
良性非胆固醇性PLG占35%,包括腺瘤与腺肌瘤病、炎症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及罕见的间叶组织肿瘤等。其中炎症性息肉虽无恶变报道,但与胆囊炎症相伴,多数有临床症状。其余类型则均有恶变可能。因此,一经查获宜及时手术切除,以明确病理性质。
胆囊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由于其发病率较高,治疗方式成为患者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无药物可以使胆囊息肉完全消退,因此打针或者吃药是不能彻底治愈胆囊息肉的,对于胆囊息肉患者来说,现在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是手术切除息肉,严重者甚至需要摘除整个胆囊。
治疗胆囊息肉的原则:治疗胆囊息肉时,主要通过消坚化腐、行气解郁、健脾和胃、清热化湿、利胆通腑、活血去瘀、养肝柔肝、滋阴益肾、软坚散结。以调整、逆转患者整体病态因素、平衡阴阳入手,可从根本上使胆囊息肉逐渐缩小、吸收或排出,最终完全消失,从而达到彻底康复的目的。
不爱吃早餐的人群,是引起胆囊息肉的病因。如果不吃早餐,则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存留于胆囊内,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即可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增多,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
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及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增加胆囊息肉的癌变系数。
胆囊息肉的病因还包括平时经常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容易患胆囊息肉。如爱吃蛋黄、鱼子、动物肝、脑、肠等。胆汁中胆固醇增高,易于形成胆固醇结石。植物油既可降低胆固醇,又可促使胆固醇转变成胆汁酸防止胆石形成,故宜以植物油为主。
这种胆囊息肉的检查中最为广泛使用的方法,由于具备无创伤等优点容易被患者接受。B超检查可以准确地显示息肉的大小、位置、数量以及胆囊壁的情况。
三维超声成像检查可以使胆囊具有立体感,有直视胆囊剖面的效果,可弥补二维显像某些不足,是常见的胆囊息肉的检查方法。
该检查方法是将超声微小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探头为高频,将内镜插入消化道,进入十二指肠壶腹后此探头更接近胆囊,可以减少干扰或胆汁粘稠度等影响。早期胆囊癌绝大多数是在结石和息肉等病变的掩盖下发展,早期缺乏特征性声像图表现,所以鉴别很困难。而EUS检查可以观察息肉样病变与胆囊壁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