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你的爱人会不会一饿就发火?这其实和你们感情的身后没有什么必然关系,最大的帮凶就是饥饿!研究发现,饿怒症是吵架的罪魁祸首。那么饿怒症是什么病,饿怒症是否真的存在呢?下面小编为您解析饿怒症是否真的存在,看看吧。
饿怒症是否真的存在---正面研究
饥饿可能是导致争吵的罪魁祸首。
俄亥俄州立大学邀请了107对平均婚龄12年的夫妻参与实验。研究人员发给这些夫妻可以扎针的巫毒娃娃或者一款向对方扔炸弹的电脑游戏,巫毒娃娃和扔炸弹的对象被指定为夫妻双方。实验要求是当你在生活中对对方生气时就可以向巫毒娃娃扎针或者朝电脑里的对方扔炸弹。21天的实验结束后,结果显示:当人的血糖水平比正常值低,他们就可能有更强的攻击性。在饥饿的时候巫毒娃娃就被扎得更厉害,被扔的炸弹也更多。
当糖尿病人的血糖值不正常且又伴有焦虑时,直接进行焦虑治疗而不是用药物调节血糖水平。当病人的焦虑情绪被心理治疗安抚后,血糖水平也恢复到了正常值范围之内。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血糖值与情绪密切相关。
当血糖水平越低,人们遏制消极情绪的能力就越差,当人们挨饿时能量就开始供应不足,而自我控制和冲动控制都需要消耗身体和精神上的能量。这项研究造就了一个新名词:饿怒症。
饿怒症是否真的存在---反面分析
“原来我得了饿怒症,吃饱了果然心情好很多”、“怪不得,没吃饭我就心情糟糕,原来得了饿怒症啊”……近日微博上关于饿了就想发火,可能得了饿怒症的说法受到关注,并且有不少网友纷纷对号入座,表示自己得了饿怒症,将各种情绪低落、易怒等表现都归结于是饥饿造成的。一时间,饿怒症似乎成了人们发脾气和放肆吃东西的一种借口。
对此,有专家分析,对于正常的人来讲,饥饿容易导致情绪差这种说法不符合科学原理,饥饿也不一定会导致血糖变化。从医学上来讲,餐前,人的正常血糖水平在3.9~6.1mmol/L以内,高于这个数值就是高血糖。但是,饥饿时,不一定会导致人的血糖水平发生变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情绪的高低的确会影响到血糖的高低,如果一个人心情好,其体内自身控制血糖的能力就好,利于保持血糖处于一种比较稳定正常范围之内。相反,其体内自身控制血糖的能力就差一些,血糖就容易升高。在医学界,糖尿病这种病症就被称之为心身疾病,与心理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二者并不是一种必然的对等关系,也就是说反过来说不一定成立。
血糖的高低是否会影响到情绪的高低,会不会导致自我控制能力下降,这种影响并不直接。人的血糖低于正常水平,可能导致低血糖症,这种疾病会导致身体内各个机能都会受到影响,而不仅仅是情绪。
总之,小编提醒各位,要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真的会因为饿了而生气发怒,那就随身携带一些健康小零食,比如坚果、巧克力,有助于缓和饥饿感,帮您缓解怒气,以免伤到别人,也请那些“饿怒症”达到影响生活的程度的人尽快就医。
还有哪些奇葩的生气病?
1、路怒症
汽车或机动车驾驶人员带着愤怒去开车,甚至有攻击性行为。此类行为可能包括:粗鄙的手势、侮辱性语言、故意用不安全的方式驾驶车辆,路怒症形容在交通阻塞情况下开车压力与挫折所导致的愤怒情绪。调查显示:北上广三个城市随机抽选的900名司机中,35%司机认为自己有路怒症。
2、网怒症
在网络时代,网民们之间非常容易形成口水战。现实社会中人们受到种种约束,往往努力保持谦恭有礼的形象。在虚拟网络空间,人们可以匿名发言,现实中的束缚被剥离,人们说起话来就更为肆无忌惮。
3、队怒症
在排队时人们容易烦躁,比如会觉得等的时间太长,会对插队的人愤怒等。为了解决排队烦恼,人们想出了许多方法,比如说在电梯旁装上电视,或者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等。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析的内容,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