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人群 >> 孕妇保健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如何安胎,安胎的方法,孕期保健方法
2018-01-17阅读:9637 学员编辑 收藏
一、如何安胎
1. 如何安胎之常规方法
2. 如何安胎之民间方法
3. 如何安胎之饮食调理
二、容易引起流产的食物
三、孕妇安胎需要避免哪些误区

如何安胎

1、如何安胎之常规方法

1.1、一般疗法: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减少不必要的阴道检查。

1.2、精神疗法:给予孕妈妈精神鼓励,使其情绪稳定,增强信心。

1.3、保胎期限:保胎时间原则上2周,2周后症状无好转,提示胚胎可能发育异常,需进行B型超声波检查及β-HCG测定,决定胚胎状况,给以相应处理。

如何安胎

2、如何安胎之民间方法

“艾叶煲鸡蛋”,即将艾叶12克、鸡蛋两只用瓦煲(忌用铁器)文火同煮(鸡蛋煮熟后,去壳取蛋再煮),有流产习惯的孕妇,孕后第一个月可每日服一次,连服5~8天;孕后第2个月,每日服一次;孕后第3个月,每半月服4次;孕后第四个月,每月服一次,直至妊娠足月。

此外,亦可用南瓜蒂3个,切片,煎汤,受孕月开始,每月服一次,连服5个月。有习惯性流产、体质虚弱者,可进行中药安胎治疗,药方如下:全当归9克、川芎3克、白术9克、条子芩9克、白芍9克、熟地12克、黄芪12克、半夏6克、阿胶9克、甘草8克、地榆9克、艾叶6克、红枣7枚。

3、如何安胎之饮食调理

3.1、供给充足的热量:孕初期很多孕妇有孕吐的困扰,可能会食欲不振,这时更应该注意食物的供给。可以随时吃一点高热量小零食,如饼干、酸奶、坚果等。

如何安胎

3.2、供给充足的蛋白质:孕早期应更加注意蛋白质的摄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有鸡蛋、猪瘦肉、鸡肉、兔肉、牛肉、鱼类、豆制品、小米、豆类等。在动物蛋白中,牛奶、蛋类的蛋白质是所有蛋白质食物中品质较好的,其原因是容易消化,氨基酸齐全。

3.3、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女性怀孕时期需要的维生素营养是全面的,因此,在饮食调节上孕妈应注意各种维生素的吸收,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来补充各种维生素。尤其是叶酸、维生素B2、维生素B6等的摄入。

3.4、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胡萝卜、西红柿、鸡蛋、牛肝和猪肝、牛奶、奶酪等。

容易引起流产的食物

1、山楂:山楂可以活血化淤,消积破血,准妈妈进食过多会引起流产。现代医学也证实,山楂对孕妇的子宫有收缩作用,如果准妈妈大量食用山楂,就会刺激子宫收缩,甚至导致流产。

2、螃蟹:螃蟹味咸性寒,可清热,散淤血,通经络,续筋接骨,利湿退黄,解漆毒。特别是蟹爪,《别录》中早有“蟹爪主破胞堕胎”的记载,因此,准妈妈在怀孕期间,切勿过多食用。

3、桂圆:桂圆味甘性温,归心、脾经。准妈妈产前体内多有内热,不宜食用温热性食品,会引起胎动异常、腹痛、出血等症状,导致流产或早产。

如何安胎

4、薏苡仁:薏苡仁助热生火,使人体内热加重,变生热性疾病,有碍机体聚血养胎。根据古代医家的经验,身体偏寒、体质较虚的孕妇,忌食薏苡仁为妥。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薏苡仁对子宫肌有兴奋作用,会促使子宫收缩,因而,准妈妈食用薏苡仁有诱发流产的可能。

孕妇安胎需要避免哪些误区

1、安胎等于卧床休息。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安胎是为了让胎盘在子宫内顺利发育,避免因为激烈的运动等意外情况而造成胚胎脱落。安胎的情况因人而异。如果医生诊断一个孕妇确实需要卧床安胎的,那就不能不卧床!而如果怀孕妈妈的身体处在健康平衡的状态,是不需要长期卧床养胎的。适当的动或者劳动,不仅对孕妇的身体好,对胎儿的成长也是极有好处的。

2、孕妇必须比孕前吃得更多,才能保证胎儿营养的充分供给。孕妇妈妈的营养不但要供给自己,还要供给胎儿,因此要比平时吃得更多--这样的说法听起来是很有道理的吧?其实不然!孕妇最重要的是饮食均衡,而不是量大。过多的摄入食物,会导致孕妈妈的身体肥胖、血糖过高等严重后果。这样对胎儿才是极极不利的!肥胖对孕妇的分娩也是及其不利的。无论是自然生产还是剖腹产,过度肥胖都会增加分娩的风险!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