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素为真菌毒素,主要损害人体肝脏及肾脏,有较强的致癌性。黄曲霉素中毒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厌食、呕吐、胃肠道出血等。
1、护肝。
2、对症支持治疗。
3、立即停止摄入有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4、补液,利尿,保肝等支持疗法。
5、重症病人按中毒性肝炎治疗。
黄曲霉素中毒前驱表现为发烧、腹痛、呕吐、食欲减退等。2~3周后很快发生中毒性肝病表现:肝脏肿大,肝区疼痛,黄疸、脾大,腹水,下肢浮肿及肝功能异常。可有心脏扩大,肺水肿,甚至痉挛、昏迷等,多数患者在死前有胃肠道大出血表现。
实验动物临床毒性研究表明,给动物喂食含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后,表现为渐进性食欲减退、口渴、便血、生长缓慢、体重减轻、皮肤出血、过度兴奋、黄殖、抽搐、角弓反张等。病理解剖可见肝脏弥漫性充血、出血利坏死等表现。
黄曲霉素进入人体后,主要是与人体的蛋白质和DNA进行结合,对人体产生毒害,所以它对人身体的每一个器官都有可能造成危害。由于毒素容易在肝脏内积累,对肝脏产生的毒害最大。
黄曲霉素拥有强大的致癌力,只需要1毫克/千克的剂量,便可诱发肝癌、骨癌、肾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全身各种脏器癌症。要知道,1毫克/千克黄曲霉素含量只相当于1吨粮食中只有1粒芝麻大的黄曲霉素。
科学家们为了弄清黄曲霉素的致癌性,做过很多实验。1964年,英国的两位科学家在大鼠的饲料中掺入含有黄曲霉素的花生。他们发现,如果饲料中的黄曲霉素含量在0.8—4.0毫克/千克之间,80%的大鼠都会患上肝癌。
此后,研究人员继续研究了黄曲霉素对其他动物的致癌性,结果发现,几乎所有受测动物在摄入一定的黄曲霉素后都会产生癌症,这些动物包括雪貂、鸭子、小鼠、猪、绵羊、鳟鱼以及猴子。
1、霉变的谷物
自然界中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土壤、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以及一些常见的坚果中。
黄曲霉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霉菌代谢的产物,通常家庭中的谷物经历过夏季高温、潮湿的环境,以及储存不当等情况,容易被黄曲霉感染,继而因为环境的原因,迅速发展而产生致病的黄曲霉毒素。
通常家庭中的黄豆、大米、玉米等谷物当发生霉变后容易产生黄曲霉素。
2、哈喇味的坚果
坚果类食物如果保存不当常常会有“哈喇味”的出现,但哈喇味并不是黄曲霉素的味道,反而是坚果中油脂被氧化所产生的味道,而哈喇味坚果本身就容易致病或致癌。同时导致食物出现哈喇味的环境也给黄曲霉素的产生提供条件。
3、自制的发酵食品
很都家庭会有自己独特的私房菜,其中以发酵食品居多,如泡菜、酸菜、酸菜、醋、酱油、调味酱等。在发酵这些食物的时候,原料中一方面会有很多杂菌的出现,其中可能包括黄曲霉菌。另一方面,发酵食品常常处于高温和潮湿的环境,给黄曲霉素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而且,一些发酵食品的原料极容易感染黄曲霉菌,如利用黄豆制作豆酱或酱油。
其实在工业生产发酵食品时也会产生黄曲霉素,但是工业生产这些食物时有清除黄曲霉素的方法,而这也是家庭中无法达到的。
4、保存不当的食用油
高油脂的食品中极容含有黄曲霉菌或者是促进黄曲霉菌的生长,从而容易分泌出现黄曲霉毒素。
家庭中保存不当的食用油,尤其是开封过后保存了一个夏季的食用油,在瓶口、瓶壁上极容易出现霉变物质,这大大增加了黄曲霉毒素出现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