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霉变的食物很容易被黄曲霉素污染,食物被污染后,在适合的温度和湿度下,黄曲霉素很快繁殖而产生毒素,称为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主要在黄曲霉菌体内产生,而后分泌到被污染的食品中,据有关资料显示,这种毒素还能从食品转移到母乳中。被黄曲霉素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烹调,加工方法均不能彻底破坏其毒性。但碱可以将它破坏成无毒的物质并溶于水中。
黄曲霉素对各种动物的毒性和致癌性是现知毒物中最强的,其毒性为氰化钾的10倍,为砒霜的68倍。按其毒性级别,应列为超剧毒级。专家指出黄曲霉素被人体吸收后会在肝脏代谢,但同时黄曲霉素的毒性会杀死大量的肝细胞导致肝损害,肝脏损害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发展为肝硬化继而形成肝癌。那如何明确黄曲霉与发霉两者之间的关系呢?黄曲霉是不是发霉才会有呢?我们并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回答,但是只要食物发霉了,就有极大的可能含有黄曲霉素。因此预防黄曲霉素对人体以及动物的危害,就要从如何预防发霉以及处理发霉物质下手。
黄曲霉,半知菌类,一种常见腐生真菌。多见于发霉的粮食、粮制品及其它霉腐的有机物上。菌落生长较快,结构疏松,表面灰绿色,背面无色或略呈褐色。菌体有许多复杂的分枝菌丝构成。营养菌丝具有分隔;气生菌丝的一部分形成长而粗糙的分生孢子梗,顶端产生烧瓶形或近球形顶囊,表面产生许多小梗(一般为双层),小梗上着生成串的表面粗糙的球形分生孢子。
黄曲霉菌生长是需要条件的。毒素要在生长环境好时才会被制造出来,如果环境干燥,孢子就不可能产生,菌丝也不会生长,甚至生长了也不一定会产毒。据分析,在90%的湿度和28-38摄氏度的温度下,黄曲霉菌生长得比较好,产毒素的条件也最合适。这正好就是温暖潮湿的南方常见的天气条件。当食物未能及时晒干及储藏不当时往往就容易被黄曲霉或寄生曲霉相中,从而产生黄曲霉毒素。简单的说, 当温度、湿度适宜,一颗花生被黄曲霉菌的孢子相中后,就开始了“发霉”的进程。孢子的菌丝开始生长,这个过程中,黄曲霉素被制造了出来。
那么黄曲霉与发霉物质存在何种关系呢,黄曲霉是不是只有发霉才会有呢?应该这么说,只要食物发霉了,就有极大的可能含有黄曲霉素。没有研究表明这两者之间有绝对必然的关系,但是这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黄曲霉毒素是有黄曲霉产生的,而黄曲霉最长生长的地方一般是玉米,花生,棉花种子,一些干果中,日常的食物比如馒头苹果等的发霉并不是由黄曲霉引起的。另一方面,黄曲霉素是在这个世界的阴暗潮湿处自然生成的。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代谢产生,而霉变的物质往往也是在阴暗潮湿处发生的。
薄层层析是在黄曲霉毒素研究方面应用最广的分离技术.它被列为aoac 标准方法,该方法同时具有定性和定量分析黄曲霉毒素的功能。
折叠液相色谱通常用tlc进行前期的条件设定,选择适宜的分离条件后,再用lc进行黄曲霉毒素的定量测定
利用具有高度专一性的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设计的黄曲霉毒素的免疫分析方法,也是最常用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
在购买食品上,消费者要注意以下信息:对于容易霉变的食品,到正规的大型商场或超市中购买,查看产品标示内容,购买近期生产的产品;购买坚果零食时,不要买散装的,尽量选择新鲜、破损少、无特殊味道的,以减少黄曲霉毒素的摄入量。
平时存放粮油和其他食品时必须保持低温、通风、干燥、避免阳光直射,以防止黄霉曲素产生;不用塑料袋装食品,尽可能不囤积食品,注意食品的保存期,尽可能在保存期内食用。
政府要严格制度食品中黄曲霉的含量标准,加强食品卫生监管。例如以下食品的含量标准:
①玉米、花生仁、花生油及制品≤20μg/kg;
②婴幼儿代乳品不得检出;
③牛奶(AFM1)0.5pp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