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腹式呼吸分两种,一种是顺腹式呼吸,一种是逆腹式呼吸。所谓顺腹式呼吸法是指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压缩腹部使之凹入的呼吸法,也称“自然腹式呼吸”。
而逆腹式呼吸方法则相反:吸气时腹部凹进,呼气时腹部突出,也被称为“改造自然反式呼吸”。练习太极拳一般采用逆腹式呼吸,因为逆腹式呼吸更有利于导引行气。不过,逆腹式呼吸比较难,初学太极拳时应先从自然呼吸开始,循序渐进。慢慢地由自然呼吸过渡到顺腹式呼吸,再过渡到逆腹式呼吸。
练拳时,在全身放松、虚领顶劲、立身中正的姿势下,口唇微闭、齿轻合,舌尖舐上鄂,进行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有顺逆两种。腹式顺呼吸的练法如下:缓缓从鼻孔吸气,用意引导,气体有徐徐下行的感觉,送入腹部脐下,力求自然,不许使力硬压。在吸气过程中,横膈膜下降,轻轻挤压腹腔内脏器官;腹部随之隆起,胸廓自然收缩(术语叫做“提肛”或“吊裆”),随即缓缓从鼻孔和嘴唇呼气。
呼气时横膈膜上升,下腹部随之回缩,肛门括约肌自然随着呼气而放松,一呼一吸,毫不勉强。呼吸时,肛门括约肌随着一松一紧(松的时间比较长,紧的时间比较短),有助于防治内痔、便秘和遗精等病症。通过“气沉丹田”的呼吸运动,横膈膜一上一下,带动内脏做轻微的自我按摩运动,促使各种生理机制活跃起来。
逆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为变容呼吸。吸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或稍内凹,横隔肌随之收缩下降,使腹腔容积变小;呼气时腹肌放松,腹壁隆起,横隔肌上升还原,使腹腔容积变大。与之对称的是顺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作等容呼吸。
逆腹式呼吸法在呼吸时改变腹腔容积,而使腹腔改变的内容物又不是吸人或呼出的空气,而是另外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就是“内气”。所以,逆腹式呼吸法在名称上是一种呼吸空气的“方式”,实质上则是内气的“呼吸”(升降、鼓荡)。 逆腹式呼吸法,不是说说就能学会的,必须经过长期练习,才能运用自如。
1、调节自然呼吸
自然呼吸,也就是顺其自然。在初学太极拳时不可能兼顾到呼吸,因为掌握动作拳架需要精力,再者太极拳在编排上也不是按照呼吸规律编排的,这时如果勉强兼顾呼吸则困难极大,会造成精神紧张。
2、调节深呼吸
深呼吸是指腹式呼吸,是在不破坏自然呼吸的原则下自然调节,要求呼吸深、细、匀、长,不能勉强。深呼吸的调节与走架的关系十分密切,架子走得到位,架势熟练,呼吸就能自动调节,气沉丹田。
3、拳式呼吸法
拳式呼吸也叫丹田呼吸,是逆呼吸的继续与发展。因逆呼吸能较好地气沉丹田、内气运行而牵动腹肌,所以说拳式呼吸实际是腹肌运动呼吸,它的感觉是呼气、吸气时腹肌都收缩,松弛只在呼吸之间的瞬间。
一般是动作外展为呼,内收为吸,动作沉降为呼,提升为吸,发劲为呼,蓄劲为吸,不管是哪种呼吸,基本都是细、匀、深、长,是太极拳不变的运动规律。
练太极拳最重要的原则是“心静用意”,“用意不用力”。 这指的是在运动时,思想集中,心神专一,意识不断地指导动作,让所有动作在意识连续贯注下轻轻运动,不使用拙力,并且灵活变换。
使任何动作都有一定的指向,没有顾此失彼的乱动。这个原则应该始终贯串在整个练拳过程之中,从而提高锻炼的效果。
用意指导动作,太极拳虽说“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但更 重要的是用意,“全身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而且讲究“练意”,“练气”(腹式呼吸),“练身”(运动肢体内外)三者密切结合。
打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决不宜多在重“气”,不必过于注重“内气”锻炼。内家拳有言:“若着意于形,则被形拘;若着意于气,则被气拘。”呼吸在于自然,只要把握住细、轻、匀的大准则即可,不要刻意的去追求意念和逆式腹呼吸,打太极拳时要做到姿势正确,万念不生,最为关键的是要心静。
所有的内家拳都注重呼吸的配合,但初学者最好顺其自然,防止出偏差。一般是配合腹式呼吸,这样肺活量大,内脏可得到运动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