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了解一下太极拳的下肢受力特点,重点是在膝关节,人在站立时膝关节承担一倍体重,而随着身体的逐渐下蹲,承受的压力逐渐增加,在膝关节屈曲60-90度的范围内,髌股关节的压力最大,瞬时可以达到体重的六倍。因此,打太极拳时对髌股关节的影响最大。
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表现为单纯的内侧间室关节炎、外侧间室关节炎以及髌股关节炎,也可以表现为双间室或三间室关节炎。如果合并了髌股关节炎,在打太极拳时势必会增大髌股关节压力,从而加重膝前痛的症状,对这类患者,我们不建议打太极拳健身,可改为散步或游泳等其他运动方式。
打太极拳时要求浑身上下、内外做到一动无有不动,显然练太极拳对平时锻炼不充分或不很平衡的各个关节和肌肉群均有很好的锻炼。但是打太极拳时腿是半蹲弯曲的,这对膝盖等下肢各个关节的压力就比平时要大的多。特别是锻炼初期,有些人有时会出现膝盖疼痛的现象。
膝部疼痛原因很多,一是上面提到的原因,还有膝部本身过去可能受过伤,突然加大运动量后不适应,一遇阴天下雨也可能犯病,另外,锻炼前未做好热身准备活动、架式(长时间)太低膝部长时间经受较大的扭力,跳跃和震脚不当等也是诱因。
我们观察打太极拳的人发现,在练习中,整个身体多处于半蹲状态,膝盖要承受整个身体重量,如果身法不正确就会导致膝盖损伤。
3.1、马步状态
比如起式,要求膝盖有一个微微的外撑,虽然有外撑的意思,但还要兼顾松的要求,注意把握好度。
3.2、后座状态
练太极拳时间长了,腿部的支撑劲就会增强,就能感觉屁股能慢慢的做到脚跟上下,形成一条线的支撑骨。
感觉膝盖吃力不放松,是由于站桩不行造成的,也就是膝盖弯曲后,腿部没劲造成的不能放松,站桩是增加腿部前部的肌肉,使得腿部后部的肌肉放松,练太极拳的腿部与其他部位有一点不一样。
对于腿部来说,有劲才能不使劲,或者说少使劲,腿部有劲了,才能使得跨及以上的部位放松不使劲,那么以上的部位才能练出沉来,腿部从而起到支撑的作用。
3.3、前弓步
往前弓时,用膝盖管住身体的到位,也就是膝盖到位了,其他地方必须都要停住即可,到位就是膝盖最多不能超过脚趾根部,一般情况下,前弓步不容易出毛病,膝盖出毛病都在后坐腿上。
关于膝盖放松,在练拳时,大脑就想着不使劲、不用力即可,这个放松是大脑有意控制的放松。
1、做好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
有些人练习太极拳时不做热身运动,直接进行练习,想利用有限的时间多练一遍拳这是非常错误的。活动不够充分就开始练拳,膝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还比较僵硬,做动作不慎就会造成膝关节扭伤,在以后练习时就会出现疼痛现象。
2、锻炼后要注意休整及保养
由于太极拳是在松胯屈膝的情况下进行锻炼的,对腿部力量的要求较大,通过较长时间的练习,腿部肌肉由于疲劳就会比较紧张。这时在停止练习后,就要注意肌肉的放松。
3、锻炼时要注意量力而为
中老年朋友打太极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养生强身健体,没必要练习的难度过高,时间过长。老年人习练太极拳,大小腿夹角以135°为宜,这个角度支撑力最合理,增强膝关节功能,促进损伤恢复;一天练习时间不超过一个半小时。体质差些的老人还可以增加角度,减少练习时间。
1、莫弓过
主要是指屈膝程度不要太过。膝关节本来是做屈伸运动的关节,但在太极拳这种特殊运动形式中,若屈的太过,必遭伤害。
做弓步时,前弓步的膝尖应落在脚面以内,小腿最好不要越过与地面的垂直线。许多老一辈拳家都十分强调这一点。
太极拳运动时,过度运作一般是一腿承担体重一腿运动,若膝关节屈曲太过,形成死角,加之强压,长期如此必城病变。学者不可不慎。
2、莫扭拧
主要是在转身时负重扭转不要过度,脚尖与膝尖不要形成夹角,要始终保持在一个方向上。
3、莫滞劲
行架过程中多是一腿负重,膝关节既要承受自身体重的压力,还得承受运使劲力的冲击。所以在主观上减轻膝关节的“压力”是十分必要的
4、莫叉劲
凡向前走劲时,劲向必须与脚尖、膝尖平行,三者不可出现夹角。劲力分叉,不但形成劲力的自耗,而且伤神。
5、不激烈
人们在行架之前都有个热身的过程。有的人采取硬抻、猛压、快转、强下等方式是很容易致伤的,特别是中老年人。在膝关节疼痛期间,不但热身时按摩,练完拳按摩,有腵要多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