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行理论在太极拳中的体现
古人通过观察万物,认识到了世界万物互相对立、互相依存的特点,提出了太极阴阳理论;五行学说是用五种元素符号解释世界万物的相生相克的关系,是阴阳学说的具体发展。太极拳也是虚实变化的,它有开合、上下、刚柔、虚实等对立统一的关系,在很多方面是和阴阳五行学说相符合的。
学习太极拳没有必要拘泥于阴阳五行理论,只要掌握了虚实开合就能够把太极拳学好。比如金、木、水、火、土只是一种符号,表示方位,你在练拳时就没有必要知道向前进步是属于“金”还是属于“木”。再比如太极拳八法和八卦的对应关系也是比较牵强的。八卦表面是表示八个方位的符号,练习太极拳时如果深陷其中,总是研究掤属于什么卦象、捋属于什么卦象、挤属于什么卦象,反倒练不好太极拳了。因为太极拳毕竟不是对《易经》的探讨,而是阴阳学说的一种体现。
2、五行理论在太极拳中的运用
阴阳五行至今仍有运用,在太极拳运动中可以充分体现,太极拳为什么能养生?与古代阴阳五行学说有很大的关系。
像“练拳之道,开合二字尽之,一阴一阳之谓拳,其妙处在互为其根而已”。正是在这种传统影响之下,陈王廷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以太极理论为基础创编了太极拳,并把"五行"概念也引入拳理之中得到充分的运用。
太极拳又名“十三势”十三势系指五行八卦。以金、木、水、火、土之五行来比输太极拳的五种步型,即前进、后退、向左、向右和中定(即不动)以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之八卦来比喻太极拳的八种手法。
练习太极拳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合,在练习中,人体的方位和方向非常的重要,这个会影响到太极境界的提升。
即棚、捋、挤、按、採、挒、肘、靠,分配在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而太极拳的手法所运动之方向均不出此八方。故将这八方与前者五步合称为十三势。
3、什么是五行理论
“五行”,就是自然界中“木、火、土、金、水”这五类物质的运动。
“五行学说”是指这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相生、相克作为解释事物之间相互关联及运动变化规律的说理工具。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因此,古代医学家借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各种现象,并用以指导总结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这就逐渐形成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祖国医学理论体系。
1、五方说
人类空间意识的起源基础是方位观念。一般认为殷商时代已有了五方观念,甲骨文虽没有明确的五方概念,但对于四方及四方风的记述已经很明确,殷人把商朝的领域称为“中商”,而与“东土”、“南土”、“西土”、“北土”并举,用五方总括整个空间方位。
2、五季说
据《史记·历书》记载:“黄帝考定星历,以立五行。”《管子·五行》说:“昔黄帝作立五行以正天时。”均认为五行是黄帝为了制定历法而创立。五行的本义是天地阴阳之气的运行,即五个季节的变化。
3、五星说
上古时代,星相知识较为普及,所谓“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 ,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 ‘,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 ‘,戌卒之作也;’龙尾伏晨 ‘,儿童之谣也 ”(顾炎武《日知录·天文》)。
4、五材说
五材指自然界的五种基本物质,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生产生活必需的具体物质。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
五行学说用五行的生克制化、乘侮胜复规律,来说明白然界万事万物的整体动态平衡性,以五行为基础阐述事物之间生克制化、乘侮胜复的相互关系。 五行学说对太极拳的创编有很大的影响,太极拳的创编将五行学说与人体构造相结合,是养生的最佳运动。
天地万物是由木、火、土、金、水五行结构系统所组成的整体,依靠五行结构系统之间的生克制化、乘侮胜复规律,维持自然界的整体动态平衡。
太极拳运用五行生克制化、乘侮胜复的规律,通过系统的练习,可以使五脏、六腑、经络、气血之间达到相对稳定和动态平衡的状态。
五行学说中的金木水火土如同人体内脏,练太极拳将其结合起来,调节互相之间的工作,保持身体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