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糖尿病多久出现尿毒症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在长期治疗的过程当中,患者的病情会出现一些变化,有些患者会出现一些肾脏方面的疾病,其中以尿毒症最为典型,从糖尿病发展成为尿毒症需要很长的一个过程,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尿毒症,病情控制得好是可以预防尿毒症的出现。
患尿毒症的人有越来越多的现象,而尿毒症的人它最主要病因就是糖尿病,反过来说患糖尿病的人最担心的,也就是并发尿毒症,因此一但患有血糖过高的人就注意预防尿毒症。
糖尿病人要预防尿毒症最重要的工作是尽量维持正常的血糖,其次是预防并发高血压,另外需注意尿中蛋白不要太高。
我们都知道肾脏的主要功能是负责血液的过滤、营养的再吸收及血中废物的排泄工作,如果血液中含糖份过高,肾脏若一直处于高血糖的环境下,会加速肾脏萎缩而形成尿毒症。糖尿病人最好能维持控制饭前血糖在120以下,可以保护肾脏降低肾功能恶化的速度。在此特别再提醒大家,要保持血糖不致太高,除了定时吃药外,食物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随时要注意含糖分高的食物一定不能吃,平时吃东西不要暴饮暴食,正餐最好以糙米加薏仁、山药、莲子、芡实煮饭比较理想,再则运动也是很重要的,每天必须保持一定的运动量。
二、糖尿病会不会引起尿毒症
30%的糖尿病患者直接转归就是尿毒症糖尿病。近期的统计资料表明,在我国人群中,现有糖尿病患者4320万人,糖耐量降低者5064万人,二者之和为9384万。也就是说,仅因为糖尿病我国就有约1300万尿毒症患者和1500多万尿毒症高危人群。
1、预防能导致肾功能损害的疾病的发生,并有效控制其发展要预防尿毒症,首先来说,积极治疗可能导致尿毒症的病症,不给病症有任何发生的机会,主要是肾病、高血压等病症。
能导致肾功能损害的疾病很多,前面我们已经进行了罗列,实际上还远远不止这些,但各种疾病和肾功能损害的相关程度不同。
国内的统计表明,在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疾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占55.7%,其次是慢性肾盂肾炎,占21.2%;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高血压和糖尿病已成为首要因素,约占50%,近年来在我国高血压和糖尿病导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也呈急剧上升。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是肾脏本身的疾病,容易引起肾功能损害,导致尿毒症,也比较容易引起大家的重视。
而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看起来和肾脏无关,被大家忽视而导致悲剧的发生,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
2、避免接触有毒物质
抓住预防尿毒症的要点、做好尿毒症的预防要在早期发现肾功能损害并进行有效治疗,防止向终末期发展。
要避免含有镉、氯仿、乙烯和四氯乙烯的用品和环境。这些物质一般存在于汽车尾气、涂料、建筑物、家用清洁剂和杀虫剂中。
3、避免过劳
充分休息,患有肾病或者刚发现尿毒症的病人要注意休息,不要做一些负重、过累的活动,避免肾脏受累。
4、限制含镉量高的食物
限制食用含镉量高的食物,如硬果、豆类以及矿泉水等物质,一些家庭用品中发现一些化学元素与急性和慢性肾病有关联,要仔细阅读产品的说明,多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三、糖尿病为什么会演变成尿毒症
糖尿病和尿毒症这两种似乎不太相干的疾病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据最新统计显示,每三个尿毒症病人中就有一人是由糖尿病肾病发展而来的,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导致尿毒症的首要因素。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伤即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以出现持续的蛋白尿为主要标志。在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约为34.7%,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
那为什么糖尿病会变成糖尿病肾病进而变成尿毒症呢?下面我们来与广大病友一起学习了解在您身边存在着的、可能导致该病发生发展的因素,从而加强您对该疾病的认识。
人们早就认识到,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具有遗传背景。不同种族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存在着差异,而且在同一种族中其发病也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在临床上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病友的血糖长期控制较好仍会发生糖尿病肾病,而有些糖尿病病友血糖控制不理想,却不发生糖尿病肾病,这即与病人的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
早在1985年WHO糖尿病研究小组的研究证实,糖尿病肾病主要出现在空腹血糖大于7.8mmol/L的患者。高血糖是糖尿病的特征性表现,由高血糖产生的一系列代谢紊乱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并最终发展成尿毒症的重要因素。长期血糖升高,肾组织蛋白与葡萄糖分子发生作用,使这些蛋白的生化结构与理化交联性质发生改变,最终产生蛋白尿。加强血糖控制可以延迟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并延缓微量白蛋白尿向临床蛋白尿发展的进程。
高血压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血压可加速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及肾功能减退,以至发生尿毒症。对于1型糖尿病病友,大部分高血压都是继发于糖尿病。而2型糖尿病病友中,高血压往往发生在糖尿病之前。但不管怎样,高血压都能反过来使糖尿病进一步恶化。在糖尿病阶段,控制血压非常重要,尤其对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在糖尿病肾病早期控制血压可将尿毒症的发展延缓10—2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