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理的运动预防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合理运动是治疗糖尿病,防止心脑血管病的有效方法,运动不同于每日的劳动,它不需要胰岛素就能使血糖下降,且能调节精神,强健心肺功能,因此应高度重视。其原则是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时间应选择在餐后,尤其是晚餐后。晨起运动对糖尿病患者并不科学,易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2、情志调理预防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情志是人体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称为七情,即怒、喜、忧、思、悲、恐、惊,由于糖尿病是一种缠绵难愈性疾病,所以大部分病人易出现烦躁易怒,或悲观厌世,此种状态极易使血糖升高,同时更易诱发心脑血管病的突然发作。
3、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避免呼吸道感染,有效预防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预防疾病,要从身边的点滴做起。虽然刚开始会很困难,但是一旦养成了习惯,就会受益无穷。糖尿病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高,致死、致残率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预防。
4、合理控制饮食可预防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饮食控制也是最基本的措施,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饮食控制可帮助血糖、尿糖尽量接近正常,可起到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或发展的作用。
5、药物治疗预防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降糖治疗传统口服降糖药物有:
5.1、减少血糖来源的药物如α一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等;双胍类:二甲双胍等;
5.2、胰岛素促泌剂如磺脲类:格列美脲;氯茴苯酸类瑞格列奈等;
5.3、胰岛素增敏剂如噻唑烷二酮类:罗格列酮等;在单用口服药物逐渐失去控制血糖的时候,可选用口服降糖药物联合起始胰岛素、胰升糖素样多肽1类似物(GLP-1)或DPP-Ⅳ抑制剂等进行治疗。
6、自我监测预防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定期监测血糖、血脂,测血压,及时调整药物;检查和评价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主要方法有血管超声和有创血管造影。
1、高血糖的不利影响引发心血管疾病
不管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若长期处于高水平,会对组织产生毒害作用,从而促进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
2、脂代谢紊乱引发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糖代谢紊乱,可导致脂代谢紊乱,表现为血脂异常。甘油三酯明显升高,胆固醇、β-脂蛋白也增高,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引起血管管腔变小,管壁弹性减退,供血能力下降,从而发生冠心病、心肌病、自主神经病变及高血压等。
3、血小板功能异常引发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患者常存在血小板功能亢进和凝血异常的情况,从而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这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主要作用。此外,糖尿病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不能有效清除体内的活性氧自由基,引起体内自由基蓄积,从而引起心肌、血管等组织损伤,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或加重。
糖尿病患者往往会有胰岛素抵抗,即机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为了保证血糖的水平正常,胰岛β细胞必须分泌较正常人高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胰岛素,形成高胰岛素血症,最终导致血糖升高、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这无一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同时,糖尿病患者血中葡萄糖浓度较高,糖化血红蛋白增加,使红细胞携氧能力降低,心肌容易缺氧。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黏附性和聚集性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易发生血栓。
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患者早期可能无临床症状,或呈非特异性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头晕、失眠、多汗、心悸等。他们有的容易疲劳,过度活动后出现气促、胸闷、发绀等;多数经常出现心肌缺血的症状,如胸闷、憋气、胸骨后疼痛。糖尿病性心脏病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或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