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预防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1.1、积极控制血糖是关键。控制血糖可以使糖尿病病人肾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程度的减缓和控制。
1.2、抗氧化,预防微循环老化、硬化。不同的抗氧化剂其作用途径及抗氧化能力各不相同。脂溶性的抗氧化剂可以保护细胞膜的脂相部分免受自由基进攻,而细胞水相部分或者血液等则由水溶性抗氧化剂发挥作用。抗氧化剂协同作用远大于其中的每一种抗氧化剂单独作用。常用的抗氧化物有:越橘提取物、绿茶粉、维生素C、B-胡萝卜素(维生素A)等。
1.3、促胶原蛋白生成,保持微血管弹性。毛细血管之所以拥有良好的弹性,是因为毛细血管壁胶原蛋白的作用。而胶原蛋白的合成与修复需要不同营养素的合理配比。许多天然食物如蓝莓等都能强化身体里的毛细血管弹性,预防各部器官功能下降与衰竭。
2、2个小动作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2.1、眼部运动
闭目养神3~5分钟,将双手相互摩擦至发热,轻轻按住双眼,再用双手的手掌分别沿着顺时针、逆时针的方向各旋转揉按眼部5圈,反复揉按3~4次,每天重复3~5次。此法具有改善眼部血液循环、保护眼部微小血管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有眼底出血症状的糖尿病患者禁用此法。
2.2、搓耳
用双手轻轻握住双耳廓,先从前向后搓揉双耳,再由后向前搓揉双耳,以耳廓皮肤略微发红、耳部有烘热感为度,然后可用拇指和食指轻巧、有节奏地捏压耳垂正中1分钟,可每日早晚各操作1次。此法可改善末梢血管的微循环状态,保护微血管。中医认为,耳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应区(耳穴),刺激耳穴对相应的脏腑有一定的调治作用。而且,“肾开窍于耳”,常常搓耳,有助于改善肾脏小血管的微循环,对预防糖尿病肾病有益。
3、综合控制糖尿病血管病变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与长期慢性高血糖、脂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改变、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高血糖可能是病变发生的始动环节。长期高血糖使组织蛋白质非酶糖化,引起血管结构改变和功能障碍。高血糖导致自由基产生增多,氧化应激增强,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均进一步加重糖尿病时血管损害的发生。
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病变的表现有微血管瘤、棉絮状白斑、出血、硬性渗出、新生血管、纤维化、视网膜脱离,可使视力发生障碍,继而导致失明。
2、糖尿病性肾病:肾脏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引起弥漫性及结节性肾小球硬化,或完全性玻璃样改变,导致肾病,肾功能衰竭,可因尿毒症而死亡。
3、滋养神经的血管广泛硬化:引起糖尿病性神经系统病变,如周围神经系统损害等。
4、心脏的微血管病变:可发生糖尿病性心肌病而诱发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5、其他:糖尿病的微循环改变不仅反映在肾脏和视网膜的微血管床,也同样累及其他末梢微血管床,如四肢、皮肤、皮下组织、骨骼肌等。
1、糖尿病合并眼底病变通常是微循环的改变引起的。眼睛的微循环特别丰富,从眼睛可以看到人体微循环的状况,这一点是其它器官不具备的。视网膜病变就是糖尿病引起的典型微循环障碍,早期出现视物模糊或者视疲劳,晚期发展为白内障、失明。
2、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还会导致肾组织缺血、缺氧,红细胞变形能力减弱,出现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力增高,肾小球动脉阻力增大,入球动脉阻力增高,超滤压升高。肾小球毛细血管和小动脉的损害将形成蛋白尿、水肿(浮肿)、肾功能衰竭和高血压等临床表现。
3、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还将导致末端循环障碍,末端循环障碍又导致身体末端的神经细胞营养的缺乏,出现皮肤感觉异常等。所以说,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也是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病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