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硬化不是尿毒症。
肾小球硬化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长期持续的刺激肾小球,导致肾小球内微循环障碍,引起缺血、缺氧,促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临床首发症状最多见的是肾病综合征,约2/3的患者有大量蛋白尿和严重水肿,尿蛋白量可在1~30克/天,约50%以上的患者有血尿,镜下血尿多见,偶见肉眼血尿。
原发性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病因不明。
继发性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
肾小球疾病:海洛因相关性肾病、肿瘤相关性肾病、糖尿病、艾滋病、遗传性肾炎、IgA肾病、先兆子痫及何杰金病等。
肾小管、间质与血管疾病:返流性肾病、放射性肾炎、止痛剂肾病及镰状细胞病等。
其他:肾发育不全、肥胖及老年性等。
3.1、感染
与蛋白质丢失、营养不良、免疫功能紊乱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关。感染是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由于应用糖皮质激素,其感染的临床征象常不明显,尽管目前已有多种抗生素可供选择,但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感染仍是导致病情复发和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甚至导致病人死亡,应予以高度重视。
3.2、血栓、栓塞并发症
由于血液浓缩及高脂血症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加;此外,因某些蛋白质丢失,及肝代偿性合成蛋白增加,引起机体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失衡。因此,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
3.3、急性肾衰竭
肾病综合征病人可因有效血容量不足而致肾血流量下降,诱发肾前性氮质血症。又因肾间质高度水肿压迫肾小管以及大量蛋白管型阻塞肾小管和肾小管腔内高压,间接引起肾小球滤过率骤然减少,导致急性肾衰竭。
3.4、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长期低蛋白血症可导致营养不良、小儿生长发育迟缓;免疫球蛋白减少造成机体免疫力低下、易致感染;金属结合蛋白丢失可使微量元素(铁、铜、锌等)缺乏。
1、一般治疗
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水肿者,给予低盐饮食,适当应用利尿剂。低白蛋白血症明显者,可适量用白蛋白。高血压明显者,限钠、利尿无效,可加用降压药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等。
2、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
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者,尤其原先肾活检为微小病变,发展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者,仍首选激素,大多反应良好,成人剂量,强的松0.5~1mg/(kg?d),6~8周,以后逐渐减量过度到隔日疗法,总疗程在1年以上。因细胞毒药物能明显降低复发率和延长缓解期。并可减少激素的用量,减少其副作用。
1、合理安排饮食
患者要选择吃一些比较容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尽量的较少吃酸辣刺激的食物。对于食盐来说,通常没有明确的限制,尽量的不吃盐腌食品是比较正确的选择。注意不要吃被污染的食物,多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谨防病从口入。
2、关心自己的病情变化
控制加重肾脏负担的因素肾病者常有高血压,而高血压就是加重肾脏负担的因素,应定期测定血压和肾功能,发现血压升高,及时服药,并有恒心,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
3、熟悉病情的治疗关键
有些病人出现的肾病综合征,因为他走错了治疗的方向。又有人表现稳匿性肾炎,为了快些消除尿蛋白(+),接受了大量激素治疗,还有雷公滕、环胞A等应有尽有,病情不仅无好转,还带来了肝损。
长期大量蛋白从肾排出,增加肾脏的负担,衍变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过度滤过,促进肾小球硬化,这时的治疗关键是要减少尿蛋白的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