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临床最常见,症状轻重与药物剂量或病情轻重有关,合并有植物神经损害者可无交感神经受刺激表现,常以低血糖脑病为主要表现。但有特殊病史可供鉴别。
1.2、非糖尿病者中以功能性(餐后、反应性)低血糖最常见,低血糖症发作病史可较长,但症状轻、持续时间短,常在餐后2-4h发作,虽多次发作但无进行性加重,无昏迷病史。部分患者有胃肠手术史。如低血糖症病史较久,进行性加重,常在空腹期或运动后发作,以脑功能障碍为主,多为器质性低血糖症。胰岛素瘤是器质性低血糖症中最常见病因。
应详细询问有无肝病史、内分泌疾病史、饮食情况及饮酒史、慢性消耗性病史(肿瘤、结核史、长期发热等)、胃肠疾病及手术史等。
低血糖早期表现主要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肾上腺素大量分泌有关,由此呈现交感神经所支配的汗腺、唾液腺、心血管和外周神经系统异常兴奋的一系列症状。患者突然感到出汗、颤抖、心悸、饥饿感、焦虑、紧张、流涎、软弱无力、血压轻度升高等。病情一旦发展成严重低血糖时,由于大脑的血糖供应缺乏,造成了脑组织功能障碍,患者就会发生低血糖昏迷,出现一系列精神及神经异常表观,包括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恍惚。迟钝、视物不清、步态不稳、躁动、舞蹈样动作,以及昏迷和血压下降等症状。对生命和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一般来说,低血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糖摄入不足、肝糖原贮备不足和(或)组织消耗能量过多。因此,许多人在低血糖发生前常有这样的一些诱因:
3.1、没有按时就餐或进食量过少。
3.2、较平时活动量增大,特别是参加剧烈活动或体力活动的强度过大。
3.3、空腹饮酒和过量饮酒使得肝糖原大量消耗而补充不及时,造成低血糖发作率相当高。
1、碳水化合物:饮食应该力求均衡,最少包含50-60%的碳水化合物,包括蔬菜、糙米、酪梨、魔芋、种子、核果、谷类、瘦肉、鱼、酸乳、生乳酪。
2、高纤维食物:高纤维食物适用于低血糖,有助于稳定血糖浓度,当血糖下降时,可将纤维与蛋白质食品合用,如麦麸饼子加生乳酪或杏仁果酱,都是可以防止低血糖的食物。
3、做到少食多餐:低血糖患者最好少食多餐,一天大约吃六-八餐。睡前吃少量的零食及点心也会有帮助。除此,要交替食物种类,不要经常吃某种食物,因为过敏症常与低血糖症有关。食物过敏将恶化病情,使症状更复杂。
4、应加以限制的食物要严格控制:严格限制单糖类摄取量,要尽量少吃精制及加工产品,如速食米及马铃薯、白面粉、汽水、酒、盐。避免糖分高的水果及果汁,如葡萄汁混合50%的水饮用。也要少吃通心粉、面条、肉汁、白米、玉米片、番薯。豆类及马铃薯一周可以吃两次。
1、及早发现:年龄超过40岁并有体重超重或肥胖,尤其腹型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有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等糖尿病高危因素者,一旦餐前出现心悸、出汗、面色苍白、颤抖等表现,进食就缓解,应警惕糖尿病,及时到医院检查,尽早明确诊断。
2、饮食合理:糖尿病患者生活必须有“规矩”和规律,饮食必须合理,不仅在于吃什么,还在于吃的时间要规律,饮食定时定量,保持每日基本稳定的摄食量,不能随意变动,患者吃东西时间和进食量有变化时,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积极采用分餐制,一日至少进食三餐,易出现低血糖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应在三次正餐之间增添2~3次加餐。
3、规律运动:运动疗法是糖尿病病人综合治疗的五架马车之一。不过,物极必反,剧烈运动可致低血糖发生,糖友运动要有计划,做到适量、规律运动,剧烈运动或体力活动增加时应及时加餐或酌情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