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糖尿病人如何选择口服降糖药?服用降糖药讲究个体差异性,同一个病人,但某些时候即使是同一种降糖药也是不适用的。那么,糖尿病人如何选择口服降糖药呢?下面一起来学习一下。
一、糖尿病人如何选择口服降糖药?
1、如果血糖浓度升高,则用小剂量磺脲类或双胍类。
有条件时也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拜唐平)及伏格列波糖(倍欣)。或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匹格列酮。如果用1~2周后血糖仍高,则增加剂量或2种药合并用。
2、如发现糖尿病时血糖即较高,如18毫摩/升,也可一开始用两种不同作用的药,待血糖下降后,再逐步减量或撤掉一种药。
3、如空腹血糖不是很高,主要是餐后2小时血糖高,则可在三餐前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拜唐平)、伏格列波糖(倍欣),或快速促胰岛素分泌剂(瑞格列奈等)。如空腹血糖高,而餐后血糖不很高,则用其他三类西药之一。
4、如患者较胖,则可以双胍类为主,而不用磺脲类。
5、如患者肾功能不良,最好改用胰岛素。对血糖轻度升高者,必要时在磺脲类中只能用格列喹酮。也可用阿卡波糖(拜唐平)、伏格列波糖(倍欣)或瑞格列奈。
6、如肝功能不良,应改用胰岛素。因一般口服药多经肝代谢,只能慎用阿卡波糖(拜糖平)或伏格列波糖(倍欣)。
7、在具体选药时,要考虑各种药的副作用。如格列本脲虽是一种长效价廉的降糖药,但剂量过大时易在午夜发生低血糖(老年人尤其如此),因此老年人尽量不用格列本脲。又如选用双胍类时,因苯乙双胍易发生乳酸性酸中毒,在国外已禁用。所以除非确因经济困难而不能用二甲双胍者外,一般还是选用二甲双胍。
8、对于中药,其长处是作用平稳且与西药作用方式不同,故宜与西药合并应用,可加强西药作用。但对血糖较高者单用中药治疗疗效可能不够。
9、最后还得考虑经济问题,这是个比较现实的问题。2型糖尿病多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为主,因此用胰岛素增敏剂是天经地义的事。但目前这类药每片多在10元上下,对一般人应用有困难,只能改用有类似作用的二甲双胍。对于经济十分困难的患者,可在医师严格掌握用量的情况下,用价格较低的格列本脲加苯乙双胍。
二、使用降糖药的八项注意:
适合每个人的治疗方案是试出来的,每位患者病情不一样,用的药物剂量也不一样,药物用少了不管事,用多了就会低血糖,必须因人而异。
1、对药盒上的商品名要知道它的药名
每种药至少有两个名字,药名和商品名,有的还有一个化学名。药名只有一个,是世界统一的,一般用拉丁文或英文命名。中文翻译的命名也只有一个,但不同厂家生产同一种药可起不同的商品名。比如,国际上命名的Glipizide中文翻译命名为“格列吡嗪”,各厂家生产的格列吡嗪的商品名有:格列吡嗪、美吡哒、瑞易宁、迪沙片、优哒灵等。无论什么商品名,在说明书上都要说明某某药每片含格列吡嗪多少剂量。
2、用降糖药一定要了解药物的排泄途径和禁忌证
有些药只能通过肾脏排泄,有些药只能通过肝脏分泌的胆汁排泄,叫“单通道排泄”。有些药从肾脏和胆汁都可以排泄叫“双通道排泄”,即便是双通道排泄的药物从肾脏和肝脏排泄的比例也不同。如果排泄某种药物的脏器有障碍,这种药就不能用,否则会引起药物在体内的蓄积,降糖药蓄积可以造成低血糖,肾功能不全者用苯乙双胍(降糖灵)产生的乳酸排不出去会引起乳酸性酸中毒。所以,当第一次看病的时候,首先要检查肾功能和肝功能,保证用药的安全。
3、对药物的“副作用”的认识
药物说明书上“药物副作用”一栏中会写出许许多多的副作用,这是实事求是的作法,告诉大家要细心观察,有问题及早找医生诊治。但某个药物的副作用是在极少数人中出现,症状很轻,对身体影响不大,才能批准在医疗市场上市。所以,尽管说明书上写着很多的副作用,大可不必担心,而那些标榜“无副作用”的药物,反倒不可相信。
4、进食量准确,生活有规律是调整降糖药的前提
没有患糖尿病的人,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可以随着进食量的大小引起血糖的高低来分泌,使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不管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不论是外源替代或补充的胰岛素,还是自身分泌的胰岛素,都不可能随着血糖的变化而自动变化,外源注射胰岛素的剂量和口服降糖药的剂量是在科学饮食、运动和正常的生活工作的基础上摸索出来的,摸索出来的降糖药剂量是不会随着血糖波动而变化的,所以进食量准确,生活有规律是调整降糖药的前提。
5、不吃饭不用降糖药,吃的少降糖药要减量
有人因某些原因吃不下饭或不吃饭,总认为药是治病的不能不吃,但如果吃了降糖药不吃饭或吃的量不够,易发生低血糖,所以当主食吃的量不够应减少降糖药的剂量,主食的量恢复以后再恢复原降糖药的剂量。
6、降糖药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
任何降糖药的使用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第一次为“投石问路”,经过一段时间药物的积累作用达到最终稳定结果后,根据血糖监测的情况进行调整,逐渐增加药物剂量,直至把血糖控制到理想程度。此时的药物剂量可在一段长时间内不再改变,血糖正常也不能减少降糖药的剂量,减少了血糖依然会高,血糖偶尔高不要轻易增加降糖药的剂量,要寻找原因,针对原因解决问题。
7、调整口服降糖药的周期
任何药物都有它的作用高峰时间和作用消失时间,我们把药物作用减少到一半的时间叫作“半衰期”,5个半衰期后可认为药物基本排出体外,长期用药,还有药物的积累效应。临床上发现,用口服降糖药或调整口服降糖药,第一周血糖变化不明显,第二周逐渐下降,第三周末血糖降到一定程度不再下降,可认为是该药量的最终结果,故调整口服降糖药需每3~4周调一次。
8、调整药物治疗的依据是糖尿病患者的监测记录
血糖未控制好的原因很复杂,包括吃饭的时间、摄入量、食物种类,进餐次数,运动的时间、方式、程度、降糖药的种类,联合用药的搭配、药物剂量、近期的特殊情况是否对血糖有影响等多种因素。要把具体问题找出来才能提出正确的治疗方案。糖尿病监测记录做的越详细就越能体现疾病的真实状况,治疗才能有的放矢,只偶尔做做监测或不做监测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后果不言而喻,认真科学地对待疾病,才是对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