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一般分为1型和2型两种。通常把l型糖尿病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这类病人必须应用胰岛素治疗;而2型糠尿病又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这类病人在治疗时大多用口服降糖药物。但在临床工作中,不少2型糖尿病人只有应用胰岛素才能较满意地控制病情。而许多病人及其家属对这类糖尿病应用胰岛素顾虑重重,他们最为担心的是怕用上了胰岛素就会产生依赖性,要一直用下去。其实这种担心是完全不必要的。
2型糖尿病病人应用胰岛素是有益处的,它可使血糖浓度得到有效的控制,消除高血糖所致的“葡萄糖毒性作用”,有利于自身胰岛功能的恢复;并能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改善脂肪代谢异常,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并发症。
下列情况必须使用用胰岛素治疗:
1、病人长期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但对口服治疗的效果越来越差,血糖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2、口服降糖药物有禁忌,如应用口服药物出现过敏反应。
3、存在肝功能、肾功能不全,口服降糖药后可进一步损害肝肾功能。
4、应激状态,如病人处于外伤、手术、妊娠、严重感染等情况时该用胰岛素来有效控制血糖浓度,以利于机体度过应激状态。
5、合并严重并发症,如出现严重的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合并结核病等等。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病人在病情需要的情况下应该及时改用胰岛素治疗,它对控制糖代谢异常,减轻并发症,使病人安全度过危急状态都是十分有利的。
一般来说,目前医生启用胰岛素有两个标准,即早期选用和晚期选用,这两个标准的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分别为7%和9%。
首先还是讨论一下晚期标准,即当糖化血红蛋白>9%时,必须立即停用口服降糖药(胰岛素促分泌剂),改用胰岛素治疗,为什么呢?因为当糖化血红蛋白>9%时,意味着胰岛B细胞处于衰竭或严重被封闭状态,这时,口服降糖药(胰岛素促分泌剂)对胰岛B细胞发挥不了促胰岛素分泌——降血糖作用,反而增加胰岛B细胞负担,加速其凋亡或衰竭,而胰岛素是降血糖最有效、最迅速、最安全的药物,适时改用胰岛素治疗,迅速降血糖,改善糖脂毒性,反而会使几近衰竭的胰岛B细胞恢复部分功能,这样也许为今后再次改用口服降糖药创造了条件。
然后再来讨论早期选用胰岛素的问题,当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及口服二甲双胍或者吡格列酮、拜糖苹等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仍>7%时,可考虑早期选用胰岛素,参见前文《基础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治疗达标的起始和优化》。当然,这种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仍>7%),已经预示着患者已被诊断为糖尿病并经过了某些方式的治疗,那么,更早之前即糖尿病前期患者,是否应选择胰岛素治疗呢?笔者认为还没有必要考虑应用胰岛素,因为此阶段,自身胰岛B细胞还只是储备功能不足,但还能基本“应付”自身糖代谢的需要,当然,若进一步发展,就有可能成为糖尿病,这就特别要求患者长期全方位呵护你自身的胰岛B细胞,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某些药物(如二甲双胍)等等。
目前口服降糖药有两类:
一类为磺脲类降糖药,这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刺激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可增加肝糖原的储备和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 摄取,而使血糖下降。第一代磺脲类代表药物为D860,此类药 物几乎完全由肾脏排出,老年人不适用,特别是有肾功能不全的 老人禁用;近年来第二代磺脲类药物已相继问世,如优降糖、达 美康、美吡哒、克糖利、糖肾平等。
此类药物的特点有:作用强,剂量小,副作用低。有降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有一 定防止微血管病变等作用。糖肾平95%由胆道排出,应用于 老年人特别是伴有肾功能不全者最适用。但优降糖50%由肾脏 排出,且易引起低血糖反应,老年患者应用时应密切观察。
另一类为双胍类降糖药:这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肠道回收葡萄糖和促进葡萄糖在组织中分解而起到降糖作用,常有消 化道反应,其代表药物为降糖灵、降糖片、二甲双胍等。由于此类药物副作用明显,有些国家已不生产。但根据国内经验,合理地应用疗效还是不错的,副作用也可减少,尤其是降糖片的副作用弱于降糖灵,作用也比降糖灵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