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胰岛素早用比晚用好
早用胰岛素可以纠正体内胰岛素的不足,降低高血糖对胰岛细胞的毒性作用,改善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已经受损的胰岛细胞得到休息,残存的胰岛功能得到恢复,延缓疾病的进展。也就是说,只要尽早将血糖降到正常,胰岛细胞功能是可以恢复的。
2、胰岛素最好与其他药联合使用
联合应用可以减少胰岛素用量,提高疗效,减少药物副作用。有胰岛素与口服药的联合,如长效胰岛素来得时控制基础血糖与口服药拜唐苹控制餐后高血糖的联合,使各时段的血糖都能达标,适合经常出差的糖尿病患者。
3、胰岛素皮下注射的用量
一般每日三次,餐前15-30分钟注射,必要时睡前加注一次小量。剂量根据病情、血糖、尿糖由小剂量(视体重等因素每次2-4单位)开始,逐步调整。1型糖尿病患者每日胰岛素需用总量多介于每公斤体重0.5-1单位,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需用总量变化较大,在无急性并发症情况下,敏感者每日仅需5-10单位,一般约20单位,肥胖、对胰岛素敏感性较差者需要量可明显增加。
4、胰岛素静脉注射的用量
主要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性昏迷的治疗。可静脉持续滴入每小时成人4-6单位,小儿按每小时体重0.1单位/kg,根据血糖变化调整剂量;也可首次静注10单位加肌内注射4-6单位,根据血糖变化调整。病情较重者,可先静脉注射10单位,继之以静脉滴注,当血糖下降到13.9mmol/L(250mg/ml)以下时,胰岛素剂量及注射频率随之减少。在用胰岛素的同时,还应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并注意机体对热量的需要。
1、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
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促进葡萄糖磷酸化,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抵制葡萄糖的异生。葡萄糖只有进入细胞内才能被利用,现在认为只有肝细胞膜葡萄糖可以自由通过,而其他所有细胞特别是占人体65%以上的肌肉和脂肪,葡萄糖必须借助细胞膜上的运糖载体才能进入细胞内,而胰岛素可以提高运糖载体的数量和转运速度。血糖高时,患者往往感到全身乏力,这是由于肌肉收缩缺乏能量。
2、调节血糖的平衡
在胰岛素的作用下,餐后血糖的主要去路,就是经一系列反应后变成糖原储存起来,成为可以迅速动用的葡萄糖储备。由非糖物质像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乳酸等转变为糖原的过程叫做糖异生,异生的糖原在需要时可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补充血糖。胰岛素对糖异生过程中的关键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糖尿病患者不吃主食血糖还是很高的原因。
1、出现低血糖的反应
一般都是由于胰岛素用量相对过大所致。为了避免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必须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密切的监测血糖,逐渐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使胰岛素的用量逐渐的达到既能将血糖控制满意,又不至于出现低血糖的合适剂量。此类病人要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食品,以便在出现低血糖反应时能及时进行自我救治。
2、使体重逐渐的增加
这也是胰岛素常见的副作用。胰岛素可以促进体内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如果糖尿病病人采取胰岛素治疗后不进行饮食控制,摄入热量过多,则造成体重的逐渐增加。所以进行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病人仍然需要控制饮食,避免体重逐渐增加,胰岛素用量因此也要逐渐增加,形成恶性循环。